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和尚梅花开了典故

和尚梅花开了典故

发表时间:2024-07-30 18:53:59 来源:网友投稿

梅花僧之所以被人叫梅花僧,是因为他的袈裟上有破洞的地方总会被人绣一朵白梅花。

袈裟越来越旧,破洞越来越多,梅花也越来越盛。替他绣梅花的人是附近村子里的绣娘。小时候绣娘跟着家人逃荒到这,饿得快要死了,梅花僧带着饭食出来给他们,救了这家人一命。后来绣娘每次再去庙里拜拜,都会带着针线替僧人补一下衣物。听娘说老家多白梅。她道:可惜从我懂事起就不曾见过,全闹了旱灾枯死了。这个地方小村小庙,从来平静无波澜。梅花僧若路过村庄,村里的孩子就会追在他身后数梅花:白梅花,落雪开,白雪茫茫皆不见,不知香何来。也有少女会求梅花僧。她们说自己手拙,不擅女红,能不能把袈裟上绣娘的白梅花绞一朵下来,回家当样子照着绣?梅花僧都答应,这是个性格宽厚纯善的出家人,不像白梅花,倒像是冬日留在白梅花上的小簇残雪,虽是冰,却不寒。于是袈裟上时不时就少一朵白梅多一个洞,气得绣娘眼眶都红了:你再给她们,我就把这袈裟用剪子绞碎了!梅花僧苦笑:穿着袈裟,白梅秀丽,她们自然喜欢。我若不与她们这块布,便是心中有了私念贪念,不得成佛。绣娘道:换一件袈裟。袈裟岂是说换就换的,那是梅花僧的师父传下的衣钵,又不是寻常衣物。绣娘说:那你就别穿这袈裟了。梅花僧一怔略笑,摇头。绣娘气着走出庙门,回头喊:我要你不穿袈裟,你不答应我,不也是私念?要你换一件袈裟,你看重这件,不肯换,不也是私念?你叫他人欢喜,叫我不欢喜,你成不了佛!那年绣娘十五岁,梅花僧已近三十,凡俗的万事皆未看透,远不到能谈论神佛。也不知怎么的,梅花袈裟的说法越传越多,起初只是姑娘们想要一朵栩栩如生的梅花回去做绣花模子,后来有人说,这是吉祥物,得了可以保平安。恰逢那时附近兵荒马乱,人心惶惶,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来问梅花僧讨梅花,求个平安。袈裟上的梅花,很快都被他送给了村民。那天夜里大雪,绣娘家的门被叩响了。梅花僧站在外面,手里拿着一片绣着梅花的袈裟布。其他村民都有梅花了,这朵是他给绣娘留的。绣娘不在。她爹娘告诉梅花僧,附近有位将军带兵经过,要村里会织补的人都过去帮忙织补铠甲和军装。战火终究还是打过来了。将军的兵马离这越来越近,传令兵又来找人了。这一次却喊了绣娘一家,直到很晚,一家人才被放回来。往后的一天梅花僧正在诵经,绣娘来了。将军想娶我。她说:把爹娘也叫去了,说了这件事。梅花僧道:是好姻缘么?绣娘说:我没答应。他恼了问我是不是有意中人。梅花僧问那你有吗?绣娘问,那你在意我有吗?她同将军说,自己是要出家去的,就在村外那处庙里,剃度当个姑子。这时敌军有了动静。将军先去处理正事,一家人这才被放回去。后来敌军终于逼近了。将军已是强弩之末,后援断了,便下令将附近几个村子都围起来,从村民家中拿粮食。粮食吃完了就将家中的狗都抓了。没过多久参谋们提议,将战俘杀了做肉食。有了第一个吃第二个和第三个便没那么艰难,甚至习而惯之。当最后一个战俘也被分食后,无论是兵是民都没有东西吃了。眼看都快饿死,将军要从村民中选一个人被吃。人们自然不愿意,但就在这时,梅花僧来到士兵面前。“他们都是有梅花保佑平安的,贫僧没有。”他身穿满是破洞的袈裟,笑意宁和,“杀我吧。”顿时,人群中响起绣娘凄厉的声音:我也没有,杀我也一样!梅花僧望着她:你有。那年你老家未曾开的白梅花,都随你来了这。绣娘五岁那年逃荒过来,记得这个人给了自己一口饭吃。那年梅花僧年方二十,袈裟上落满白梅似的雪。看她吃得狼吞虎咽的样子,僧侣劝她慢些:佛前苍生皆饱足,不必着急。雪融后将军的援军来了,内外夹击攻破敌军。这一战让将军成名,韬光养晦,绝地反击,顿时声名远扬。绣娘每日都在战场累累尸骨之中搜寻梅花僧的骸骨,用那件千疮百孔的袈裟把它们聚起来。村民都将自己手里的梅花交还给她,慢慢将袈裟重新补好。她织补到深夜,哭着入睡,梦里天下白梅齐开,梅花僧独坐梅下,落了一肩一膝的霜雪。凡俗的万事若是看透,便只想再看一次遮掩在心上难以看透的白梅雪。——《梅花僧》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