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烟花是唐朝发明的。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炮仗,根据《中国烟花爆竹标准安全与质量》对烟花爆竹的定义为:以烟火药为原料,用于产生声光色的娱乐用品。中国劳动人民较早发明,常用于盛大的典礼或表演中。国家标准《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中烟花爆竹共分为14大类,分别为喷花类、旋转类、升空类、旋转升空类、吐珠类、线香类、烟雾类、造型玩具类、摩擦类、小礼花类、礼花弹类、架子烟花、爆竹类、组合烟花(由多个单筒组合而成的烟花产品)。
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千百年来烟花爆竹文化与长江黄河一样,流动在中华民族的血液当中。上至国家庆典下至民间婚丧喜庆,从婴儿呱呱坠地到老人撒手西去,都离不开烟花爆竹的参与。烟花爆竹在上千年的历史中集中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发挥了自己独特的功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认为,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图腾之一。
《唐史》载:"李畋,江南西道袁州府上栗麻石人氏,生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八日。"唐太宗李世民被山鬼迷缠,久治无效,遂诏书全国求医。时年24岁布衣猎人李畋应诏揭榜,借打猎用土铳原理,采用竹筒装入硝,爆驱逐山魈邪气,使皇上龙体康复,遂封李畋为爆竹祖师。上栗人历来对李畋顶礼膜拜,早在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就在始建于东晋九年(公元354年)的上栗南街佑圣观中设立了"爆竹祖师李畋之神位",后李畋回乡以爆竹为业,并逐步把制造爆竹的工艺传给乡邻。李畋造福桑梓,得到百姓的尊重。明太祖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当地人就将每年的4月18日(李畋生日)定为"爆竹鼻祖"的诞辰纪念日,一到这一天,湘赣边界的麻石、大瑶、金刚、文家市、桐木、白兔潭等地的群众便成群结队自发祭奠纪念李畋,一直沿袭至今。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