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于几成而败之的意思
"常于几成而败之"的意思是: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常:总是,经常。
该句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但是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所以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所以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作品介绍: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