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公与之乘的乘是什么意思

公与之乘的乘是什么意思

发表时间:2024-07-31 03:34:26 来源:网友投稿

"公与之乘"的"乘"意思是:骑,坐战车。

"公与之乘"的意思是: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该句出自《左传庄公十年》的《曹刿论战》。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释:

(1)曹刿(gu):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享俸禄的人。

(8)谋:谋议。

(9)间(jin):参与。

(10)鄙:鄙陋,目光短浅。

(11)乃:于是,就。

(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14)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以,把。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15)遍:一作"徧",遍及,普遍。

(16)牺牲玉帛(b):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17)加:虚报。

(18)小信未孚(f):(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

(19)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0)狱:(诉讼)案件。

(21)察:明察。

(22)情:诚心。

(2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

(24)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25)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

(26)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之,指曹刿。

(27)长勺:鲁国地名,今山东莱芜东北。

(28)败绩:军队溃败。

(29)驰:驱车追赶。

(30)辙(zh):车轮碾出的痕迹。

(31)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32)遂:于是,就。

(33)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34)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35)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f),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36)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

(37)再:第二次。

(38)三:第三次。

(39)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尽,我们的勇气正盛。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

(40)难测:难以推测。测,推测,估计。

(41)伏:埋伏。

(42)靡(mǐ):倒下。

(43)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赏析:

本文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炼,表意说理,通达晓畅。行文中散句、排比、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其中曹刿的语言尤为精彩,如战场上的指挥用语,简短明确,这不仅衬托出战事紧迫无暇论析战争策略,也表现出曹刿思维敏捷和临战时坚定而自信的心态。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