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异二者之为的或是什么意思
"或异二者之为"中的"或"的意思是:或许,表委婉口气。
为: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或异二者之为"的意思是: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异"是谓语,但放到句子前,所以这句话是倒装前置。
该句出自《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原文选段: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如下:
哎呀!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或者和这些人的行为两样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他进也忧虑退也忧愁。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古仁人必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去忧,晚于天下人的乐去乐。"呀。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词句注释:
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尝:曾经。求:探求。心:思想(感情心思)。
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为在朝中做官。
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作品赏析: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