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及的意思是什么
"过犹不及"的"及"意思是:达到。"过犹不及"原义是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形容事情要适得其中。
过:过分,过头。犹:如同,像。不及:没有达到。
该词出自于:春秋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先进》。
原文: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过犹不及"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为人处世谨慎恭敬,有孝子的美名。一次曾子和父亲在地里除草,不小心锄断了庄稼。父亲很生气举起农具就敲打他的背。曾子被打倒在地,一时不省人事,过了许久才苏醒过来。他苏醒过来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地站起来,对父亲说:"刚才我得罪了您老人家,您用力教训我是对的,请不要生我的气。"接着他回到房内,弹琴歌唱,想让父亲知道自己的身体健康无事。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曾子做得有些过分了,于是告诉学生说:"曾子如果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子自认为没有过错,派人来向孔子解释。孔子说:"你没有听说舜的故事吗,舜侍奉父亲瞽叟非常殷勤周到,父亲让舜做事,他很快就会到父亲身边来;但如果父亲想找机会杀死他,他就从来没让父亲找到过。父亲拿鞭子打他,他就忍受惩罚,但如果拿拐杖打他,他就逃走。所以瞽叟没有犯不守父亲本分的过错,舜也没有失去淳厚、美好的孝德。曾子不顾身体状况让父亲暴打,死也不躲避。假如自己死去,就把父亲陷于不义,与不孝相比,哪个重要呢,你不是天子的臣民吗,杀害天子的臣民是什么样的罪过呢。" 曾子听到这话后说:"我犯了大罪啊!"于是到孔子那里去检讨过错。
"过犹不及"的寓意:
"过犹不及"的故事告诉人们如何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让各个环节都是做到刚刚好,这的确是个难题,特别是对一些还没有经验可借鉴的事或物,需要敢闯敢试,在过与不及中,选择正确的度和量,按照"方向坚定不移,方法因地制宜"的方法,方能走向成功。
"过犹不及"的近义词:
1、欲速不达
解释: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不要一味求快,不要贪图小利。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中性词。
2、矫枉过正
解释: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过了头,又歪向另一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
翻译:但是到了清明之世,效果就不佳,反而矫枉过正,起了反效果。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