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战国时期的士族特点

战国时期的士族特点

发表时间:2024-07-31 04:44:18 来源:网友投稿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族特点:

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很重要官职。

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介绍:“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战国时期礼乐制崩坏,这让许多普通人拥有了参与政治、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于是士阶层就诞生了: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才华,游走于各个国家之间,为自己所选择支持的国家的利益奔走效劳,逐步升官、掌握权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战国时期权力最大士族,应该是“合纵长”苏秦了:苏秦家里以务农为生,他在六国间游说,提出“合纵”战略对抗强秦,鼎盛时期曾挂六国相印。为了获取功名,他先后说服了赵、韩、魏、齐、楚,终于成功身居高位。通过发挥自己的才华等能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生存方式,是战国时期“士”生存的一大特点。

士族有一定的中立性。所谓“良禽择佳木而栖,贤臣择明主而仕”,士族也不一定一直为于某个国家出力:“战国四君子”中的孟尝君早年效忠齐国,在晚年却在诸侯国之间保持中立。士族并不一定就算士族并不出身于支持的国家,却仍然能够获得该国的信任,并被赋予权力、委以重任,比如,帮助秦国逐步统一天下的三个士族都不是秦国人:变法的商鞅是卫国人,提出“远交近攻”范雎和“以连横破合纵”张仪则是魏国人。可见士大夫不一定所以效忠于出身的国家;而张仪在成为秦国宰相后又在魏国做宰相,也没有遭到魏王的猜疑,从侧面可以看出在战国时期,士大夫有一定的中立性,改变效忠的国家也是正常现象。这,也是“士”的生存特点。

士大夫之所以可以在历史上留下他们的名字,是因为他们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来改变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无论是“合纵”的苏秦,还是“连横”的张仪,他们都改变了天下的局势:苏秦联合六国,使强秦15年不敢出兵;而张仪则从内部打破了六国的联盟,从而为秦统一天下做好了铺垫。正是所以他们才可以以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被领导者重用,成为一种特殊的阶层。这种对于国事、政治的极大的参与性和影响性,是士大夫又一大特点。

士大夫作为战国时期的特殊阶层,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为了获取功名、实现自我价值而在国家之间奔走,是士大夫独特的生存方式,也是他们能够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的原因啊。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