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青铜钲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青铜钲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发表时间:2024-07-31 05:18:15 来源:网友投稿

青铜编铙(3枚),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商代青铜器,同时出土一套5件,形制、纹饰基本相同,唯大小依次递减,可以演奏出不同音阶。最大的一件通高14.4厘米、重0.6千克。最小的一件通高7.7厘米、重0.15千克,口内壁铸有“亚”铭文。

中国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青铜乐器是夏商周三代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历史遗存。在洛阳地区发现的青铜乐器如铜铃、钲、铙、鎛、编甬钟、编钮钟等,几乎包括了青铜乐器所有的种类,构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青铜乐器的系统。

其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当属商代铜铙的出现。这时的铜铙已是早期青铜钟类乐器发展成熟时期的产物,其不仅确立了合瓦形的结构,出现了系列性的成组编铙,同时也奠定了青铜乐钟“一钟二音”的基础,成为专用于音乐,有固定音高,能够演奏六声甚至完整七声音阶的具备旋律性表现的青铜类乐器。

此类青铜乐器有以下几个特点:

1.出土地点集中在湘江流域及其周围地区,中原没有发现一例,长江中下游地区偶有发现;

2.形体厚重,最重的达221.5公斤,最轻的也在10公斤左右;

3.纹饰以兽面为主,但兽面的表现方式及其配饰与典型的中原青铜器的表现方式完全不同;

4.使用时口朝上,甬(柄部)植于木桩上。

铙,又称钲和执钟,青铜铙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打击乐器之一,始见于商代后期,西周早期继续沿用。铙有单件成组排列的铙,被称作编铙。编铙由远古时期的礼乐器发展而来,盛于商代。原是原始社会末期象征氏族贵族权力的礼乐器,用陶土制成;迄今为止所见的远古实物是1955年在陕西长安客省庄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铙,距今约4000多年。

据史籍记载编铙是中国古代军队中所用乐器之一,《周礼》说“金铙以止鼓”,是军队中用来指挥进退的器具。而这类被称为“大铙”的青铜器,比一般铙要高大厚重,大都出土于南方地区,主要用于军旅和祭祀活动。而从墓葬出土的情况看,铙似乎还可同其它乐器配合,用于宴乐或祭祀。商代后期出现3件铙为一组的编铙,可以奏出简单的乐曲,为举行盛大祭典活动时的礼器。编铙盛行于商代,是中国古代军队中所用乐器之一,可手持或植于座上演奏,商代的铙为青铜铸造,外形似倒置的钟,体小而短阔,下有中空短柄,装入木桶柄后可执,以棰敲击当口方形鼓起处而鸣。

编铙因其形体不同而有大铙、小铙之分。大铙如湖南宁乡出土的商象纹大铙;由多枚铙组成一套的称为编铙,小型编铙一般为三枚一组。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五枚一套的编铙,已构成四声音阶,能发出相今于现在C调的sol、la、do、fa、sol五个音。大铙在西周早期继续流行,但发展到西周中期终于被另外一种乐器甬钟所取代。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