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云南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云南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发表时间:2024-07-31 07:29:22 来源:网友投稿

1、傣族孔雀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孔雀舞是云南省瑞丽市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

傣族孔雀舞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2006年5月20日,傣族孔雀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傣族泼水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是流行于云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传统节日。泼水节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是西双版纳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其内容包括民俗活动、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类别,具体节日活动有泼水、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和孔雀舞、白象舞表演等。

2006年5月20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申报的傣族泼水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申报的傣族泼水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贝叶经制作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贝叶经是指刻写在经过处理的热带植物贝叶棕上的佛经,贝叶经过多道传统特殊工艺处理后,能防虫、防水、防变形,用贝叶抄写的经书,能够千百年流传下来。作为云南非遗项目,贝叶经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史学、民族学研究价值,被称为“刻在树叶上的傣族文化”,是中国所独有,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之一。贝叶经制作技艺是云南西双版纳地方传统技艺;2008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傣族织锦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傣族织锦技艺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方传统手工织锦技艺之一,其图案的设计是通过熟练的纺织技巧创造出来的,多是单色面,用纬线起花,对花纹的组织非常严谨。傣锦反映了傣族农耕社会的面貌,在许多其他民族农耕社会相关的手工艺都消亡的时候,傣锦就显得特别珍罕。

2008年6月7日,傣族织锦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傣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傣剧是集傣族文学、傣族音乐、傣族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具有鲜明的傣族特色,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方传统戏剧,在傣族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2006年5月20日,傣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