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借伞的深度解析
】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弟子们外出,天就要下雨了,可他们都没有带雨具。
孔子的另一学生子夏的家就在附近。学生子路提议:“咱们到子夏家里借几把雨伞吧!” 孔子听了,连忙喊住子路,说:“不要去,不要去,子夏他十分护财,他的东西别人是借不出来的。” 子路疑问:“难道老师借把雨伞应应急,子夏也不愿意吗?” “我不是那个意思。” 孔子感慨地说:“那样会让子夏为难的。咱们不能硬让人家去干自己不愿意去干的事。只有这样咱们大家相处的时间才能更长孔子的意思是: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开口借了,他不借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借给我,他心里会不舒服的。孔子很了解子夏的性情,知道子夏很吝啬,但没有指责他,更没有鄙视他,反而是表现出一种理解和宽容,因为他知道人的秉性一时很难改变。孔子的用心良苦是在替子夏考虑,“商之为人也,甚短于财。”(商,是子夏的名;短,是指子夏家贫。)既然子夏家里贫困,他惜财、吝啬,我们就不要再难为他,更不要增加他的负担,否则难免会产生尴尬、隔阂。“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与人交往,要知道别人的短处和长处,更不能以此来考验别人,否则不仅不会长久相处(合作),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倘若我们更多地体贴与包容他人的性格,更多地顺遂他人的特点,更多地照顾他人的感受,更多地尊重他人的关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强人所难,不让别人做不想做的事,而别人知道你这样体贴他,自然会反过来为你着想。所以我们要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多些包容和理解他人的感受,才能不至于因为自己冒失、唐突而让别人难堪、尴尬和失态。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