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三省六部制下有多少个宰相

三省六部制下有多少个宰相

发表时间:2024-07-31 14:54:37 来源:网友投稿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有三个宰相。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最初很大程度沿袭包括五省在内的隋制,但他为尚书省设立了唯一的长官尚书令,由皇子赵公李世民(即后来的秦王、唐太宗)担任。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成为皇帝,部属无人敢担任尚书令,尚书令一职空缺。此后尚书省由两位副长官尚书仆射领导(广德二年(764年)十二月郭子仪因有大功被任为尚书令,但多次辞让,六天后被解职)。大约当时可能在唐太宗命令下,多宰相的制度被正式化,以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改名自内史省)长官被认为宰相。因门下、中书两省经常有不止一个长官,宰相并不必是四个。唐太宗末期他开始授特定的并非一省长官的高官参豫朝政等官名,指为宰相。贞观十七年(643年),他修订官名,将其正式化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因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和门下省长官侍中都是三品。这些宰相被柏杨称为“实质宰相”。终唐一朝门下省、中书省被数次改名,同中书门下三品也相应被数次改名(如唐玄宗年间,中书省、门下省分别短期改称紫微省、黄门省,实质宰相就被称作同紫微黄门三品)。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又设立了一个次等但权力与前者相同的官名,最初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被柏杨称为“第二级宰相”。安史之乱后实质宰相衔虽未被官方废止,却也不再使用,最后一个得此衔的是至德二年(757年)—乾元元年(758年)间的李麟;而二级宰相衔却变得很普遍,在唐朝的余年里都得到使用。神龙元年(705年),尚书仆射不再被视为宰相,除非被授实质宰相衔。从初唐直到唐睿宗景龙四年(710年),参豫朝政一职的变体继续出现,如参知机务、参掌机密、参知政事、参谋政事,柏杨称之为“第三级宰相”。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