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姓氏的由来
姓氏源流(一)出于姬姓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被封在毕(今陕西省咸阳北),建立毕国。
毕公高又让自己的儿子季孙采食于潘,因氏焉。潘氏受姓始祖季孙公画像东汉政论家、文学家王符(公元85--163年)著有《潜夫论》。该书的姓氏内容是继《世本》之后现存最早的记载。该书《五德志〔一〕第三十四》说:姬之别封众多,“潘、养……皆姬姓也。”《广韵》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是在隋代陆法言《切韵》、唐朝孙愐《唐韵》等基础上编修而成。该书《卷一·桓》的“潘”字下注周文王之孙“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焉”。
(二)鲜卑改姓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鲜卑破多罗氏为单姓潘 。清康熙末年台湾岸里大社(今台湾省台中市神岗)酋长阿穆归顺清廷,被赐姓为潘;光绪时,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也被赐姓潘(这也就是台湾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三)汉化改姓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今水族、京族、土家族、彝族、瑶族、仫佬族、回族、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潘氏族人分布。迁徙传播《史记·魏世家》载:“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史记·晋世家》:昭侯七年(公元前739年)有晋大臣潘父。《史记·楚世家》:成王四十六年(前626年)有潘崇,庄王十七年(前597年)潘尪,其后有潘子、潘子臣。《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汉文帝四年(前176)前有齐中尉潘满如。上述人物勾画出了一张潘氏西周至战国未的迁徙线路图。即:起源于毕国(今陕西省西安、咸阳)的潘氏一族,绝封后因战争或自然灾害原因,由西往东迁徙,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内发展,战国时期发展到了齐国(今山东)一带。汉更始元年(公元23年)有新野(今属河南省)宰潘临;[7] 26年(建武二年)前淮阳(今属河南省)有太守潘蹇。淮阳(陈国长平)的潘乾东汉灵帝时,仕宦而迁江苏溧阳为始祖;东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的先祖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说明潘氏汉代时已在河南、江苏发展。三国时吴国有武陵汉寿(今属湖南省)有潘濬(一作浚),右将军潘璋由发干(治在今山东省冠县)而迁建康,孙权妻浙江会稽人潘夫人,说明在三国以前,潘姓已播迁于上述地方。晋时中牟的潘岳、潘尼一支成为潘氏最为兴旺一支。潘勖之裔孙潘才因任广宗太守,落籍广宗(今河北省威县),后又发展成为潘姓历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茂名迁广东。北魏时祖魏尚书仆射因晋乱没蕃逐居代北十四代的潘威,在洛阳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此期潘才的八世孙潘绍业任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刺史落籍当地。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