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踢毽子的一种动作在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称呼
毽子的基本踢法,主要有“盘、拐、绷、蹬”四种,用脚内侧踢为“盘”,用脚外侧踢为“拐”,用脚面踢为“绷”,用脚掌踢为“蹬”,用脚趾踢为“挑”,用脚后跟踢为“磕”等。
不算双脚同时离地的跳跃动作和其他复杂动作,踢毽子的基本动作共有8种,即盘、蹦、拐、磕、抹、背(音“杯”)、勾、踹。由于参与踢毽子的民众广及全国各地,而且踢毽子运动的流传又年代久远,所以对同样的动作形成了各地的多达几百种不同的称谓。 下面以中国北方地区的叫法作为参考,列出踢毽子的8种基本动作的传统叫法与现代叫法的不同称谓。踢法的新旧名称对照和对动作的解释以下名单在新旧名称之后是对动作的解释。排列如下。新名称/旧名称:对动作的解释和定义。
1.内踢/盘踢:用脚内侧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
2.直踢/蹦踢:用脚面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
3.外踢/拐踢:小腿向同侧身体侧后方弯起,用脚外侧或脚后跟在身体侧面或侧后方踢。
4.膝击/磕踢:膝部向前提起弯曲,用大腿的正面或膝部击毽。
5.叉踢/抹子: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从背后绕至前腿外侧用脚内侧或脚心踢。
6.背踢/倒打、背(音“杯”)毽: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向身后弯曲用脚心踢。
7.倒勾/倒勾:背对毽子即将运行的方向,在身体前上方用脚面向身后踢。
8.踹毽/踏毽:在身体前方、侧面或身后用脚心或脚外侧踢。
以下是踢毽子的部分跳跃动作。跳跃动作比一般动作的难度加大。对跳跃动作是指换腿做出对称的跳跃动作,难度就更大。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