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十香面特点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天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面,作为中国人的主食,几乎伴随了整部中华史。它在不同人手中千变万化,既包罗万象,也饱含智慧。陕西人把它酿成了凉皮,天津人把它拧成了麻花,宁夏人把它炸成了油香,临清人则把它变成了闻名遐迩的什香面。什香面是每一位临清人的餐桌必备,尤其是炎炎夏日的正午,一碗什香面入口,好似清风拂过了舌尖,既美味也消暑。“什香面”作为临清美食的代表,临清什香面是如何形成的呢?临清是明清时期江北五大商埠之一,北上进京、南下苏杭。商业的繁荣流动的人口,让各种风味小吃和南北菜系在此交汇。据说临清什香面就形成于这段运河兴盛时期。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临清,一番游览后感染了风寒,茶饭不思。地方官命大厨用手擀面,配上十多种时令蔬菜和本地酱菜做成菜码,乾隆皇帝见到后食欲大开,龙颜大悦之际赐名“什香面”。临清什香面也叫“十香面”。由于蔬菜种类多,维生素含量较高,而深受广大食客的青睐。相传至今的“什香面”是在临清“温面”和小吃“捞面”的基础上创新而来的。种类繁多的食材,制作工艺的考究,让一桌“什香面”所花费的功夫一点不亚于一桌上等酒席。制作时首先要有面条,最好是手擀面,和面的时候要加鸡蛋,盐,这样擀出的面条才够筋道。特别是用石磨面加工成的面条口味最佳。然后是准备配菜,精湛的刀工和巧妙的搭配,让外在的形美衬托出内在的神韵。配菜包括炒菜,小菜、蘸料、酱汁和卤。其中常见的炒菜有:炒茄丝、炒西胡丝、煎鸡蛋等;小菜有:鲜黄瓜丝、胡萝卜末等;蘸料酱汁有:香醋、芝麻酱、蒜泥;卤一般是西红柿鸡蛋卤和肉卤两种。什香面不仅做的丰富,而且吃的讲究。先将面条挑入碗中,以占碗的三分之一为宜;再按照个人口味,加入菜码,拌匀后即可享用!有别于其它地方以面为主、以菜为辅的吃面习惯,临清什香面将两者并重,所以讲究的临清人特意总结了什香面制作的四大重点:
一是煮面既不能煮过头,太烂,又不能欠火,不断生,要煮得适中,使其筋道;二是煮好的面条要立即捞进凉开水中浸一浸,去其黏性,使其滑爽;三是佐料中的炒菜要炒得淡而烂,鲜、咸小菜要切细剁碎;四是精心制作肉卤。不夸张的说临清人为了一桌面真是煞费苦心!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临清什香面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和精湛的工艺,于201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8月11日,中央电视台《非遗中国行》栏目组来到临清,拍摄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片。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