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最基本的安全意识
(一)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是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是经后天培养形成的。
它要求保安员在执行勤务时应具有一种危险感和职业敏感性,能够注意现场各种信息的反馈,根据现场情况具体分析,及时研判和制订方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准备是全方位的准备,是由保安员职业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对于一次具体的勤务活动来说自始至终都要牢固树立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的意识,确保整个勤务工作的安全实施。避免出现麻痹大意、放松警惕及勤务行为不规范的情况,给对方提供逃跑或袭击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有效反应,保护自身和他人安全。所以保安员要具备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勤务工作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观察、分析和判断。
(二)熟悉执勤安全要求1.加强戒备保安员应在思想上和身体上保持适宜的戒备状态。思想戒备实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其核心是指保安员对对抗的心理准备。充分的心理准备是有效进行自我保护和安全有效地制服、控制执勤对象的重要前提。为此保安员一方面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增强风险意识,切勿麻痹轻敌或盲目行动;另一方面要树立必胜的信心。高度的警惕性与保安员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激发有密切的关系。执勤对抗往往既是短兵相接的搏斗,也是斗智斗勇的心理战。所以保安员要善于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激发自己的才干和智慧,树立起信心,在心理上战胜对手,这是赢得对抗的关键。身体戒备是使身体处于一种随时都可运动的状态。保安员的身体姿势保持一种平和而始动待发的戒备状态,可以使保安员避免被动挨打、错失控制时机。保安员可以将两腿开立与肩同宽,身体成45度侧向对方,两膝保持略弯曲,身体的重心略向前,压在两脚掌上,保持随时能移动身体的状态。另外可将两手放在自己的腹前,如果需要,可将两手上提成格斗准备姿势,也可根据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拔取防卫棍。如果执勤对象已经有暴力倾向或暴力行为,保安员就可直接手握防卫棍在腹前或呈格斗姿势防范袭击。
2.保持距离安全来源于距离。距离能使保安员获得反应的时间,使对方不能轻易地攻击到保安员的身体。距离对方的远近要根据实际的执勤情况来确定。任何情况下保持与对方的一臂距离是最基本的。基本的安全距离使对方不能直接够着保安员,也就是说对方要攻击保安员必须再上一步才行。如果保安员感觉危险性大,可加大与对方的距离。如果保安员要对执勤对象实施扭送或带离,必须非常慎重地接近并在对对方实施控制的条件下进行近身抓控带离。
3.选择位置同样的距离不同的位置,对保安员来讲防范效果是不一样的。在一定距离上,保安员选择不同的方位对对方实施近身带离或控制等动作,其危险程度是不一样的。
4.利用掩护物当面对持枪攻击或其他形式的攻击时,保安员应有效地利用掩护物来保护自己。如果对方有严重的暴力行为,保安员首先必须在尽可能近的范围内寻找掩护物,在掩护物的后面进行观察、喊话及其他交涉活动。在对对方实施了控制并将危险降到最低程度后,才可接近。总之为了保证执勤的安全,保安员在执行勤务时应充分地考虑到危险的存在,当面对危险,特别是潜在的危险时,一定要做好准备。如有需要随时自卫,并使用适当程度的防卫技能手段来控制对方的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