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博物馆镇馆之宝
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中,侯马盟书十分特别。
仅就其中某一件而言,它体量较小、外观不突出,但是这一由5000余件玉石片组成的先秦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学术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出土以来备受海内外学界重视。山西侯马古文化遗址是春秋晚期晋国都城遗址,1961年就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1966年,该遗址出土大量盟誓辞文玉石片,被称为“侯马盟书”,经专家学者研究,认为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晋国卿大夫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亦称“载书”。出土盟书的遗址亦被称为盟誓遗址。据山西博物院资料介绍,考古人员在40多个祭祀坑内共计出土侯马盟书5000余件,可以辨识的650余件,总字数3000余字,除去重复的字,单字近500个。其形状有圭形、圆形及不规则形,又以圭形为主,最长者32厘米。侯马盟书的内容可分为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诅咒类、卜筮类等,其文字一般是用朱笔书写在玉石片上,少数为黑色。关于主盟人和盟誓时间,多数学者认为,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忠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具有政治档案的性质。侯马盟书的发现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具有重大意义。侯马盟书被发现后,《文物》1966年第2期发表了张颔的《侯马东周遗址发现晋国朱书文字》,介绍了这一重要发现。同期又发表了郭沫若的《侯马盟书试探》,指出这是战国盟书,“侯马盟书”也所以文而得名。自此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持续展开研讨,侯马盟书的研究不断深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