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新时代应急管理的基础和重点

新时代应急管理的基础和重点

发表时间:2024-07-31 20:40:44 来源:网友投稿

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应着重体现如下方面:一,工作目标要准。

应急管理工作以准确防范风险、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为核心,其针对性要求非常高。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应努力增强全过程应急管理的针对性。一是在风险防范环节,加强风险评估,运用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准确把握风险点,尤其要把握重点,加强对危化品、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精准开展监管执法。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二是在风险监测环节,加强监测预警,尤其是要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努力做到精准发布预警信息。三是在应急准备环节,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落实应急处置各环节责任和措施。四是在应急响应和事后处置环节,精准实施抢险救援,精准实施恢复重建,努力避免过度救灾、盲目重建等浪费现象。二,体系建设要全。公共安全无处不在,关系到千家万户。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必须健全,体现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一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全主体共治格局。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安全应急责任制。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好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各相关部门的专业优势,根据职责分工承担各自责任,衔接好“总”与“分”、“防”与“救”的责任链条,确保责任链条无缝对接,形成整体合力。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发挥社会和群众力量共同维护公共安全。二是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树立应急事务全规则治理的意识。应急法律法规制度标准体系要健全,所有的公共安全相关主体、所有的风险类型、所有的风险管理与应急管理环节,都要有法有规可依。建立健全重大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制度,对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依纪依法追究当事方的责任。三是坚持综合治理。完善公民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加强公益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开展各种常态化应急演练,持续提升政府和全社会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四是坚持夯实基层。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应急工作,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三,救援能力要强。救援队伍和救援能力突出体现着应急体系的战斗力,体现着应急管理系统有别于其他系统的独特价值和显著特征。首先建设以综合性消防救援力量和各类国家专业救援力量为骨干的应急救援队伍。即加强应急救援国家队建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其次使国家队、地方队、民间队形成合力。完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机制,加强队伍指挥机制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国家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采取与地方专业队伍、志愿者队伍相结合和建立共训共练、救援合作机制等方式,发挥好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再次着重提升队伍的战斗力。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打造尖刀和拳头力量,按照就近调配、快速行动、有序救援的原则建设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最后提升应急交通运输能力。加强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救援空域保障机制,发挥高铁优势构建力量快速输送系统。四,应急手段要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也是第一应急力。首先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其次加大应急管理信息化支撑力度。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再次加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应急管理理论研究,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