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表时间:2024-07-31 23:22:13 来源:网友投稿

济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章丘芯子、面塑、千佛山庙会、商河鼓子秧歌、吕剧、快书等。

章丘芯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明朝。起初为驱逐邪魔祈求吉祥,将男女童装扮成天神形象,后来演化成一种文化娱乐形式。济南面塑: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俗称“捏面人”,汉族民间传统艺术,约300年历史。以糯米面为主料,调入颜料和防腐剂,用手指和小刀、小篦子、竹针等工具制作而成。千佛山庙会:是集祭祀、歌舞、文娱于一体的中国民俗活动,一年举办两次,于春节的上巳节和秋季的重阳节期间举行。三月初三庙会始于魏晋时期,三月上巳日到水边沐浴,叫做“修禊”以除不祥;重阳节庙会始于元代,九月初九重阳节,人们到千佛山登高,赏菊、游玩、祭祀、表演歌舞,热闹非凡。鼓子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源于济南商河县,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民间为庆丰收而载歌载舞的一种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吕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地方剧种,经典剧目有《王小赶脚》、《姊妹易嫁》等。山东快书:又名“竹板快书”,起源于山东省地方传统曲艺形式。山东快书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不受场地限制,可随时演出,迅速地反应现实生活,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景阳冈》、《东岳庙》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