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SPSS中做米氏方程
v=vmax×[s]/(km+[s]),这个方程称为michaelis-menten方程,是在假定存在一个稳态反应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其中 km 值称为米氏常数,vmax是酶被底物饱和时的反应速度,[s]为底物浓度。
由此可见km值的物理意义为反应速度(v)达到1/2vmax时的底物浓度(即km=[s]),单位一般为mol/l,只由酶的性质决定,而与酶的浓度无关。可用km的值鉴别不同的酶。当底物浓度非常大时,反应速度接近于一个恒定值。在曲线的这个区域,酶几乎被底物饱和,反应相对于底物s是个零级反应。就是说再增加底物对反应速度没有什么影响。反应速度逐渐趋近的恒定值称为最大反应速度vmax。对于给定酶量的vmax可以定义为处于饱和底物浓度的起始反应速度n。对于反应曲线的这个假一级反应区的速度方程可写成一种等价形式: n(饱和时)=vmax=k[e][s]0=k[e]total=k cat[es] 速度常数k等于催化常数k cat,k cat是es转化为游离的e和产物的速度常数。饱和时所有的e都是以es存在。方程(3.2)中还有另一个简单的关系式:vmax=k cat [e]total。从中得出:k cat=vmax / [e]total。k cat的单位是s-1。催化常数可以衡量一个酶促反应的快慢。 米氏常数km是酶促反应速度n为最大酶促反应速度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这可通过用[s]取代米氏方程中的km证明,通过计算可得n=vmax /2。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