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中国古代月宫祭典

中国古代月宫祭典

发表时间:2024-08-01 02:20:28 来源:网友投稿

自古以来中秋节就有“祭月”的习俗,那么古人“祭月”究竟是怎么回事儿?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庆祝活动?历朝历代又有哪些不同?昨日,辽宁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隋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古代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习俗,唐代在宫廷和文人的影响下,玩月、望月、赏月之风盛行,传说唐玄宗在中秋祭月时曾到过月宫游览,更为祭月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到了宋代中秋节正式形成,赏月和拜月成为民间比较普遍的习俗。明朝以及清朝,皇帝每年都在中秋节大搞祭月活动,祭月活动已成为中秋佳节的重要习俗。民间有俗语:“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燕京岁时记》记载,“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一般只有小儿女膜拜月下。在京城中还卖有月亮的神像,京城中把神像称作神马儿,不敢直接称呼为神,月亮马儿,就是是指用纸画的月亮神像,上面有太阴星君,样子和菩萨像差不多,下面,画着月宫和捣药的玉兔,执杵站立。画像金碧辉煌,色彩精致。神像一般长的有七八尺,短的有二三尺,画像顶上有彩旗,有红绿色,或者黄色。农历八月十五日晚上,面对月亮,供上画像,焚香行礼,拜祭结束,要和元宝等一同焚烧。祭月时不仅有神像,还要有供品。在太阴星君牌位和兔儿爷前面要供上月饼、水果等等,供完可以食用。在明清时期月饼逐渐成为中秋节的节令食品,祭月时月饼是必不可少的,月饼上绘着嫦娥奔月等图案。这些习俗现在在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各个地方略有差异,山西南部地区,中秋节时各家要专门做一个特大型的月饼,专用来拜月。山西北部地区拜月时要用大小不一的套饼,按照大小顺序垒起来,形成宝塔形状。拜月还有专门的拜月歌:“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仙,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