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中国传统通识教育的目标是

中国传统通识教育的目标是

发表时间:2024-08-01 03:38:37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不少高校将国学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琴棋书画、茶艺戏曲等内容走进大学课堂,有的课堂还辅以古诗词朗诵、经典诵读大赛、歌舞表演、参观历史文化胜地等教学形式。这些教育方式,唤起了不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但要实现通识教育的目的、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还需进一步创新形式、提升理念。通识教育也被称为“博雅教育”,就是为了发展学生智识而进行的教育。必须看到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提速,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就无法适应社会快速的发展。开展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核心竞争力。由此而言国学通识教育应该以国学知识为营养,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识。有人或许会疑惑,用过去的东西来提高现代人的智识水平是否可行?事实上,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之“根”,包含了经历时间考验后淬炼而来的精华,是用来培养学生智识的绝佳养料。比如孔孟老庄的思想为何历经千年却依然值得研究?这其中超越时空的价值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去研读国学经典,无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典中蕴藏的价值,就不能仅仅停留于诵读和讲解,不妨采用主题讨论的思维训练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领悟。当然讨论的主题应与当下的生活密切相关,聚焦正义、幸福、奋斗等价值理念,让主题讨论成为学生与智者进行对话的连接点。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