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相同处
《西游记》——传统文化中的古典名著。
《鲁滨逊漂流记》——国外经典冒险小说。两者的创作时间以及创作背景,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个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产物,一个是英国资本主义扩张时的作品。如果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似乎有一种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但事实并非如此,世界上任何文化都有不可避免的共性,同时也会由于各自的特色而存在差异。这样的对比也并非没有意义,反而能够使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两种文化给社会和世界带来的影响。对这两部书的看法《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两部书中,虽然都透露着相似的拼搏进取精神,塑造了一段又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冒险故事,体现出了主人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决态度,以及永不言弃的精神信念。但是在这两部书结尾的时候,却又塑造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追求,分别代表着两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理念。《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不畏艰险取回真经,最后在功德圆满之际功成身退,远离了熙熙攘攘的红尘。而《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角鲁滨逊,则是经过一系列的冒险和奋斗,最终获得了自己年轻时追求的财富和地位。其实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他们身上都透露着相似的人性闪光点,不过在最后结局的时候,却又转变成了两种区别非常明显的思想观念。这样的情况也正如《三字经》中所说:“性相近,习相远。”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俗之下,衍生出的人文思想,自然也会存在着各自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却也无法将那些美好的共性彻底掩盖。《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都在塑造着一场不畏艰险的追梦之旅一直以来,《西游记》都被定性为一部神魔小说,不过站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其实也和《鲁滨逊漂流记》一样,是一部充满冒险色彩的小说。自从孙悟空找下花果山开始,这场冒险之旅就已经拉开了序幕。对方一叶竹排在汪洋大海中悠然远去,跨越万水千山去追寻长生不老的仙术。这一点和《鲁滨逊漂流记》中,那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离开父母独自跟随船队远航的少年鲁滨逊是何其相似。他们都敢于为了理想打破安逸的现状,不在乎途中是否充满了艰险,也不在未来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完全可以说是一心逐梦,风雨无阻。马丁·路德·金譬如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曾说过:“人因梦想而伟大。”敢于迈出自己追梦的脚步,是一种极其难能可贵的精神,同时也是支撑人类发展和前行的动力。这种精神不受任何地域或者民族的限制,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思想,都包含着这一个共同点。另外还有踏上取经之路以后的师徒四人,与被困荒岛时的鲁滨逊,也都体现了一种共同的人性闪光点,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进取,想方设法克服一切困难。《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为了能够取得真经不辞路途遥远,从东土大唐向着远在十万八千里之外的灵山一路前行。在这条取经之路上,始终充满了意料之外的危险。那些云遮雾绕的崇山峻岭之间,隐藏着一群又一群的妖魔鬼怪,同时也给师徒四人带来了一次次生死考验。但是面对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及诸多凶神恶煞的妖魔鬼怪,他们的态度一直非常明确——排除万难上西天。不管面对多么厉害的妖怪,孙悟空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一直秉承着打得过就打,打不过想办法也要打的原则,最终成功打通了取经之路。被困荒岛的鲁滨逊也是一样,他在那一座无人的小岛上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危机和困难,需要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为自己创造生存下去的条件。而且经过28年的坚守,他也终于迎来了实现梦想的机会,再次回到了熟悉的人类社会。在此期间他和《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一样,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只不过师徒四人的目标是取得真经,而鲁滨逊是为了活着离开这座荒岛。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他们展现出了非常惊人的毅力和决心。一个在西天路上战胜了数不尽的妖魔鬼怪,一个在荒岛之中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生存障碍。不惧艰险越挫越勇,能够在长期的困境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付出努力。不管在什么时候,这种品质都值得被肯定和赞扬,这是全世界人类共同拥有的美好品性。尽管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但最终都会体现出相同的人性闪光点。而这也正是《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的共同特性,两者都在塑造着一场不畏艰险的追梦之旅。并且通过主角将梦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形象的刻画出了那些属于逐梦者的独特品质。虽然两部小说都具有一定的虚幻成分,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们发挥出本身所携带的实际意义。透过两部书中所体现出的这些共同特征,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种跨越时代和国度限制的人文精神:敢于冒险、不惧困难、勇于坚持。这不仅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备条件,更是整个人类在进步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