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傣字谁造的

傣字谁造的

发表时间:2024-08-01 04:23:38 来源:网友投稿

据有关傣文史料记载,在佛经传入傣族地区以前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傣族就有自己的原始字母。

与它有关的口头传说有四种:第一种说法:傣文是“盘坝”(猎人)发明创造出来的,即“多蒙嘎端”,意为“虫蛀叶文字”。内容梗概是:有个箭法高超的猎人,十年如一日在森林里打猎,每天猎获的动物很多。他为了要记住打死多少动物,就想出了用相思豆粘贴在弩上的办法,每打得一种动物,就取一粒相思豆用树浆把它粘在弩上作记号。不料这种粘法经不住乱枝和野藤勾挂而掉落,猎人也为此陷入冥思苦想当中。一次他在一棵树下休息,偶然发现有条小虫爬在芋叶上面蛀食,给叶片上留下无数弯弯扭扭的斑痕,猎人从中得到启发,模仿着虫蛀叶留下的那些符号,用硬刺在叶片上把符号一一画下来,用作他自己记物的符号。后来猎人模仿虫蛀叶痕迹创造出来的符号被传开,借用的人越来越多,天长日久,就演变成为文字符号,被人们称作“多蒙嘎端”(虫蛀文字),成了傣族最早的字母了。第二种说法:是一个烧火的人发明了傣文字,即“多广抱扎刀”,意为“吹火筒印灰成字”。传说的梗概是:相传,在傣族祖先由游猎转入建寨定居的那个时候,有一个男人很善于煮饭。所以每次大家外出打猎或到山上种地时,总是让他留下来煮饭。这样每到一地他都要先砍来竹子做吹火筒留着。他做的吹火筒,一头是圆形,一头是半圆形。他每次做完饭,觉得闲着无聊,就拨弄手中的吹火筒玩,不停地用吹火筒的两头在火灰上按,结果印出一排排的圆形和半圆形来。就这样他边按边想 ,竟从中受到启发,于是就用火炭模仿着吹火筒的印子写在木头上作记号。后来他又把圆形和半圆形组合在一起,变成固定的符号,并在人们中间传播开了,越用越广,一代传给一代,就成了今天的傣文。第三种说法:傣文还是“盘坝”发明的。即“多托我”,意为“豆芽形字”。这个传说的梗概是:古时候有个猎人,家住在南山脚下,他每天都要到北山森林去打猎。南山到北山的途中有一塘清澈的湖水,湖里长满了荷叶,猎人去打猎往返都要从湖边经过。他每次从湖边走过时,总看见有小虫子爬在荷叶上蠕动,而叶片上面却留下许许多多豆芽似的斑纹。这样看见的次数多了,那些密密麻麻的斑纹就印在猎人的脑海里,渐渐使他受到启发。于是就想到用它来做符号记物记事。有一次猎人不再上山打猎了,他坐在家里静静回想荷叶上的那些“豆芽”。想起一个他就用火炭写下一个。几天以后他家的房梁上、墙壁上和门板上全写满了各种各样的符号。猎人根据他所创制的这些符号极像豆芽,就命名为“多托我”(豆芽形文字)。据说现在的傣文字母,就是从猎人发明的豆芽符号演变而成的。第四种说法就是“去向佛祖讨文字”的传说。传说的梗概是:古时候没有文字,人们只好用相思豆、酸角子来计算东西,以刻木或结绳的办法记事。这时人世间诞生了佛祖,给人类带来了语言和文字。于是大家就去向佛祖乞讨文字。傣族把佛祖给的文字原样刻在贝叶上保存下来,成了今天的傣文。从那个时候起,傣族才有文字。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