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礼仪之邦典故
山东这个地方的人民文雅豪爽,是文人士大夫辈出的地方,被称为文明礼义之邦。
是什么造成了如此民风和文明盛况呢?我们都知道,山东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儒学的发源地,千百年来人们敬仰孔子和孟子,儒家学说深深扎根于此,自但是然人们的文化素质和品德就提高了。山东是中国的第一高考大省,历年前一百所名牌大学的上线率居高不下,向学之风十分旺盛。儒学的中心要义是“仁、智、礼、信、忠、孝、义”,是孔子和孟子的教学思想,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遍及整个齐鲁大地和天下,千百年来山东人民深受这种思想的熏陶,这种教义深入山东人民的骨髓,所以是孔子和孟子及其思想造就了山东人民文雅、豪爽的性格。为什么说山东是文明礼义之邦呢?我们说“文明”是文明开化,既要有“文”也要有“明”,“文”即“文教”,只有那个地方的文教兴盛才称得上“文”;而“明”即“德行”,只有那个地方的人们普遍德行宽厚才称得上“明”;“礼”即“礼仪”“礼貌”,只有那个地方的人们普遍讲礼仪讲礼貌才称得上“礼”;“义”即“义气、仁义”,只有那个地方的人们普遍讲义气讲仁义才称得上“义”。以上几点山东都具备,所以“文明礼义之邦”山东当之无愧。每逢国家有难,山东人民第一个伸出援手,无论是过去的抗日战争还是现在的自然灾害,山东人民都以国家为念以人民为念,冲锋在前一马当先。零八年汶川地震,山东人民踊跃捐款捐物,一些热心的卡车司机往返千里运送救灾物资。而这次的疫情,更是牵动了山东人民的心,一车车满载着山东人民的期望和祝福的物资往湖北送,当前在众多省份中山东的贡献最大。山东这个孔子和孟子的故乡,这里的人们是多么可爱,多么的纯朴。这个被冠以“文明礼义之邦”的地方,将在历史的征程中勇往直前,永远绽放着光芒。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