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礼仪教育6-12岁
6-12岁:教宝宝的具体礼仪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基本上已经开始上小学了,与之前相比,他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待在学校里面,每天接触最多的也可能不再是爸妈,而是学校里的老师、同学。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爸妈需要更多关注的是宝宝与其他人相处过程中的礼仪。下面我们也整理了一些这个年龄段宝宝需要知道的一些基本的礼仪提供给爸妈参考:
1、第一次见面要主动自我介绍和新同学、朋友、老师或者长辈见面要礼貌自我介绍,介绍的时候可以说:“嗨/我的名字是……”,然后主动伸出手握手表示友好。宝宝有时候会害羞,低头不愿意自我介绍,这样的话爸妈可以在家多和宝宝练习,爸妈扮演新老师,宝宝扮演学生,学生先自我介绍,然后两人角色轮换,这样宝宝到学校去之后就不容易“怯场”啦!2、见到老师和长辈主动打招呼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看见老师了要主动说“老师好”,很多宝宝会因为害怕老师就假装没看见或者转身就跑,这其实是不礼貌的。爸妈在给宝宝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不妨让宝宝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认识的人看见自己故意躲着,你会不会难过?”3、和对方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有些宝宝可能因为害怕、不自信,不敢看对方的眼睛,但是爸妈一定要告诉宝宝,无论是和同学、朋友还是老师说话,看着对方的眼睛都是很重要的。这样一方面是表示对别人的的尊重,一方面表明你正在认真听,这是重要的社交礼仪。爸妈平时在家和宝宝说话的时候也要同样的,看着宝宝的眼睛,眼神不要到处飘,这样宝宝才会模仿学习爸妈。
4、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当老师正在上课,或者同学正在发言,或者对方正在和别人交流讲事情的时候,不要随意插话打断别人。如果自己有话想说,可以等对方说话,或者如果真的很想说,可以有礼貌地打断,可以说“不好意思,我想打断一下”、“对不起,我想补充一点”之类的话。并且如果不小心咳嗽或者打翻东西打断了别人说话或打扰到别人,要及时道歉说“对不起”。
5、尊重他人隐私年纪比较小的宝宝总是很直白,他们没有所谓“隐私”的概念,想到什么就会问什么,想到什么就会做什么,可能无意就会侵犯别人的隐私。所以爸妈一定要告诉宝宝,有些事情在做之前一定要征求对方的意见。比如进入别人的房间之前要敲门,不要因为好奇翻别人的包或者打开别人的抽屉,也不要随便问别人的家庭情况等等。如果宝宝不理解的话,爸妈可以引导宝宝换位思考,比如如果你在自己的房间里,爸爸妈妈不敲门就直接进来,或者爸爸妈妈没有经过你的同意就翻了你的书包,你也会不开心对不对?这其实就是告诉宝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只不过爸妈如果只是跟宝宝讲太虚太空的话,他们不一定能理解,所以一定要用具体的例子去引导宝宝思考,这样他们才会真正认同爸妈所说的。
6、公共场合的礼仪虽然说美国文化的包容性非常的强,对个体的独立性、多样性都能接纳,但是规则意识是最基本的。所以爸妈也要让宝宝了解一些基本的社会规则,比如在公共场合不能跑只能走,不能大声喧哗,人多的时候要排队等候,不要随意触碰和拍打他人等等。
7、守时不要迟到守时是很重要的品质,不仅仅是对对方的礼貌尊重,也是对自己行为和诺言负责的表现。告诉宝宝如果和别人约定了几点几点见面,一定要准时甚至是提前一点点到,但绝对不要迟到,万一要迟到了一定要提前通知对方。如果是需要爸妈送宝宝去参加的playdate,或者其他小朋友的生日聚会,爸妈一定要提前空出时间,不要因为自己而导致宝宝迟到。今天关于宝宝礼仪礼貌教育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其实不管是教育宝宝什么,爸妈自己首先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也就是说,当你想要教育宝宝成为一个懂礼貌的人的时候,爸妈自己首先一定要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这些礼貌礼仪,比如宝宝帮忙递水杯时说“谢谢”,爸妈自己吃饭的时候不要三心二意玩手机,爸妈如果对宝宝发脾气了也要主动跟宝宝道歉等等。只有这样宝宝才知道礼仪才不是做做样子而已,而是需要认真地去坚持的一种好的品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