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的起因
起因是:春秋时期,楚国的楚顷襄王迷恋酒色,不理朝政,他经常和一些奸臣在一起,寻欢作乐,不问国事。
有一天,楚顷襄王和一些奸臣在一起喝酒,有人报告说,有一只羊跑到了王宫的后园里。楚顷襄王听了以后,不以为意,说道:“一只羊跑了,有什么好担心的?” 楚顷襄王的奸臣们听了以后,纷纷劝说楚顷襄王不要掉以轻心,要趁早采取措施,防止国家出现问题。 楚顷襄王听了以后,仍然不以为意,说道:“这只羊跑了,最多不过是少了一只羊,有什么好担心的?” 庄辛看到楚顷襄王没有听取庄辛的劝告,还是一味地沉迷于酒色之中,便十分生气,他对楚顷襄王说:“您如果再不听我的劝告,那就让我到赵国去躲一段时间,看看事情会如何发展。” 楚顷襄王听了庄辛的话,很是生气,他说:“你现在想走,是不是已经晚了?你如果真的想走,就马上动身,我不拦你!” 庄辛见楚顷襄王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便十分失望,他对楚顷襄王说:“看来大王真的是老糊涂了,我看您已经没有希望挽救楚国的危局了。” 庄辛说完以后,便离开了楚顷襄王,到赵国去躲了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楚顷襄王得知庄辛在赵国过得很好,十分生气,他下令把庄辛抓了回来,问他:“庄辛,你现在为什么还敢回来见我?难道你不知道我已经下令把你抓起来了吗?” 庄辛笑着回答说:“我之所以敢回来见大王,是因为我知道大王是一个聪明人,早晚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的。” 楚顷襄王听了庄辛的话,很是惊讶,他问庄辛:“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庄辛说:“大王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问国事,但是您却一直在注意着国家的动向。我走的时候大王您并不是真的想让我走,只是想吓唬我一下罢了。我走了以后大王您才感到十分后悔,于是才下令把我抓了回来。大王您这种时时刻刻都在注意国家动向的精神,正是我们国家所需要的。” 楚顷襄王听了庄辛的话,很是惭愧,他意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下定决心要好好治理国家。于是他改过自新,开始认真听取大臣的意见,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楚国也所以逐渐强大起来。 从此,“亡羊补牢”这个成语便流传了下来,用来比喻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问题扩大,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