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埋藏矿物的事
宇宙星尘埋藏着恒星诞生秘密,最新刊于《美国科学院期刊(PNAS) 》的报告指,在一颗上世纪60 年代末堕落地球的陨星上,发现迄今历史最悠久、估计于50–70 亿前形成的星尘物质。
星空跟生命一样是一个循环不止的周期,星尘和气体逐渐聚合和加热成为恒星。恒星会燃烧上数百万至亿年,直至星体内燃料殕尽而灭,死亡时会释出粒子和气体至太空,而这些星尘和气体会再次聚合成另一颗新的恒星和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卫星与陨石等星体。陨石如同时间锦囊般,储存着恒星星尘,在太空中飘流。 1969 年澳洲维多利亚州市镇 Murchison 有陨石坠落,陨石其后被转送至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芝加哥大学研究人员 Philip Heck 的团队尝试检测陨石成份,发现一种只在 5% 陨石出现、比太阳更早形成的太阳前颗粒状矿物 (presolar grain mineral) 。太阳前颗粒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由于这类颗粒状矿物最长只有约 8 微米,要从陨石中将之取出需经过繁复程序。有参与研究的地球物理学研究生 Jennika Greer 解释,团队需要先将陨石碎片压成如同浆糊状,之后研究人员会将酸混入,直至剩下颗粒状矿物。不过在过程中「嗅起来犹如变坏花生酱」。团队从陨石中找出这种颗粒状矿物,就可估计其源自哪一种恒星。理于要找出原本的恒星形成时间,研究人员则需测量颗粒状矿物被宇宙射线被照射的时间。宇宙射线是存在于太空中的高能量粒子,会与物质互动产生元素。颗粒状矿物被照射得越久,则可从陨石发现到更多新元素。该陨石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颗粒状矿物大概有 46–49 亿年历史,部份更长达 55 亿年。相比之下太阳只有 46 亿年历史,而地球历史则为 45 亿年。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发现陨石内存的颗粒状矿物比想像中多,所以他们估计 70 亿年前可能有大量新恒星诞生。此发现随即引起争议:究竟恒星形成率是否稳定,还是会所有变动? Heck 认为今次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显示恒星形成率并非不变,由此或可增加对宇宙恒星演化史的了解。另外团队亦发现,与以往想像不同,颗粒状矿物是聚合飘浮,而非于太空零落流动。 Heck 研究队伍期望今次研究可有助了解星系,以及星系星体的生命周期。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