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冰化会给人类带来什么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7月27日消息,最近一次大范围的科学普查显示,地球已经开始经历严峻的全球变暖趋势。
那么地球到底会变得多热,持续的时间有多长,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一些气候科学家提出警告说,全球变暖的速度将比几年前人类预测的速度快得多。美国全球气候变化中心的高级研究员Jay Gulledge指出,只要人类一开始研究气候变化的相关课题,就会从中发现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气候模式变得越来越稳固了。 目前,有一些课题指出,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约0.5摄氏度。这一预估基于的数据主要是来自早已存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虽然气温上升的幅度不大,但其造成的影响将会很大。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地球温度上升了约0.6摄氏度。Gulledge认为全球变暖的速率与很多因素有关,有些因素至今还未发现。 美国马里兰大学气象学家Antonio Busalacchi任职于美国国家科学院气候研究委员会,他认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社会对全球变暖做出的反应。人类也会随之而改变吗? 人工加热的草地预见全球变暖的未来 美国加州大学生态系统科学教授John Harte早已预见到全球变暖将会给地球带来的结果。十五年来他对美国落基山附近的一块草地进行人工加热,使温度升高了约2摄氏度,以此来研究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 Harte记录下该草地植物群落的相应变化,发现只能生长在低纬度区域的山艾树逐渐开始替代高山植物。更明显的是试验草地土壤中的碳元素丧失了近20%。如果这种影响进一步扩大的话,将会促使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预计的含量。 Harte指出,全球土壤中所含的碳元素总量是大气中有机碳数量的5倍。所以如果全球范围内的土壤流失20%的碳元素,那么将使得大气中的碳含量增加一倍。他说:“现在进行试验的草地只不过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无法以此来推断整个全球生态系统。但是沼泽地、大草场、和冻土地带的生态系统研究也显示出类似的结果。” 不断消失的冰河 全球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已经开始真正出现。 美国蒙塔纳冰河国家公园成立于1910年,当时拥有150个冰河,而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30个左右,并且也已经开始大规模融化。 另外从1912年开始坦桑尼亚的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开始逐渐融化,目前已经只剩下近80%,预计到2020年会全部消失。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Mark Serreze指出,全世界大部分小型冰河都已经开始缩减消融。 在未来几十年里,北极区域的温度上升将会更加明显,对生态环境也将带来更大的改变。在过去50年内,北极的气温已经上升了3到4摄氏度,是全球气温平均上升速度的2倍。根据《北极气候影响评估报告》显示,在接下来的数百年时间里,北极气温将上升4到7摄氏度。 一些北极沿海地区早已开始考虑对策。不断融化的永久冻结带会给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危险,因为房屋、道路、管道等建造的地带已经开始移动或下沉。 不断缩减的北极海冰其融化的时间也越来越早,而且这一趋势预计仍将持续。这不仅会给北极的人类带来威胁,而且也迫使极地熊的食物开始减少,因为它们需要在海冰上捕食海豹。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极地熊专家组最近所作的一份研究显示,全球极地熊的数量将在未来35-50年里减少30%左右。除了极地熊以外,地球上的其他动物和生态系统都有可能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适应不断变暖的地球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生态学家Hector Galbraith认为最需要研究的是:全球变暖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敏感的生态资源将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他希望在接下来的20年时间里,地球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暖的速度将有所加快。这些改变将包括动物的迁移和哺育季节、植物的开花时间、物种的分布等,但诸如树木之类的生物无法对气候变化做出如此快速的反应。而像鸟类这样的生物体迁移起来相对比较简单,比如阿卡迪亚鹟和红腹啄木鸟的主要栖息地已经开始扩展。 这种适应性就是主要的、不可预知的生态系统改变。 Galbraith指出,全球的北部森林极容易受到昆虫的侵袭,而鸣鸟是一个主要的昆虫控制来源。如果这些鸟类迁往北方的话,森林可能将会更容易遭受到昆虫的袭击,这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树木死亡,也将带来更多的火灾发生。这样整个自然森林体系将发生快速改变。火灾还会带来干旱和极端天气,将更加剧全球变暖的趋势。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前任主席Sir John Houghton近日向美国参议院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提出,罕见的极端热浪在2003年夏季袭击中欧地区,造成两万多人死亡。 详细的研究分析显示,引起这一热浪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而且到21世纪中期这样的夏季气温是属于正常范围内的。 马里兰大学气象学家Busalacchi认为把单独极端气候事件归因于全球变暖并非易事,但中欧的热浪事件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和恶劣天气一样,很多全球变暖造成的近期影响将体现在局部地区。 另外全球变暖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影响将是不同的。因为不同国家处理全球变暖所造成影响的能力有很大差异,这将给决策者们带来很大挑战。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