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砖是什么
粮砖也称税粮砖,又称官砖,城砖。
2018年10月21日杨国庆在即将出版的《南京城墙志》一书里写道:城砖,又称官砖,也有称“税粮砖”,是明初建造南京都城工程中一项最大的建材。南京明城墙砖有七八成已呈风化状,有些已开始剥落,唯有一种白色城砖至今仍棱角分明,表面光滑,色泽亮丽。近日南京城垣史博物馆专家杨国庆一行来到江西袁州、分宜考察,证实南京明城墙“白瓷城砖”出自江西,并发现了迄今 为止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南京明城墙砖官窑遗址群——白色城砖惊动南京城垣史专家近年来,南京明城墙风化严重,唯有一种白色城砖历经6个多世纪风雨洗礼,仍完好如初。这令南京城垣史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些白色城砖出自哪里?当时我国的造砖工艺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还能不能找到它们的窑址?宜春市袁州区彬江镇镇志记载:“位彬江街东偏北三公里,小山坡上,袁河边有明洪武年间南京城墙砖窑遗址。”袁州、南京、白瓷城砖,在600多年前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为了寻找答案,10月28日,南京城垣史博物馆专家杨国庆一行3人,来到袁河边的彬江镇霞塘村委会宋家村小组,开始了他们的考古之旅。当地几位老人称,年轻时在村后的袁河里捕鱼时,曾在岸边的古窑洞里躲过雨。
60岁的宋国华老人带着手电筒和锄头开路,把杨国庆等专家带入袁河北岸茂密的草木中,拨开河岸的藤蔓,一座座“馒头”状的砖窑便出现在人们面前。这种“馒头窑”直径约2.5米,高2米,窑壁结实,有3个烟囱,窑洞里还发现了不少白色残砖。根据窑址内的碎砖尺寸、质地和铭文,南京专家推断,这里正是当年烧造白瓷城砖的窑址。在宋家村后的山坡上,专家们未能发现完整的白瓷城砖,却在村子里找到了不少。散落于村民房前屋后的白城砖,每块重约20公斤,砖长40厘米、宽19厘米、高10.5厘米,质地坚硬,声音清脆。在城砖的两侧,阳文楷书“洪武十年”、“袁州府宜春县提调官主簿高亨司吏陈廷玉”清晰可见,总甲、甲首、小甲、窑匠、造砖夫的名字也铭刻在上。其中司吏陈廷玉是许多研究者熟知的名字,南京明城墙的很多白瓷城砖上都有他的名字。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