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练习爬行文案
爬行对宝宝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爬行可以扩展宝宝的自主活动范围,扩大视野;其次可以强健肌肉,增加手臂与腿部的力量;最后运动体力消耗与腹部锻炼会促进消化、增加食欲,使身体协调与感觉统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肌肉的强健对宝宝日后的书写与阅读也是很有好处的。 但是,爬行并不完全是先天就有的能力,还需依赖家长的引导和创造条件锻炼。 家长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玩具,比如,可以捏响的小鸭子,家长可以慢慢抬高并捏响小鸭子,诱使宝宝把头逐渐抬高。很多宝宝喜欢看图卡,家长可以在一页页帮宝宝翻看时,让其练习抬头。还可以给宝宝玩上发条后能动的玩具,让宝宝通过用视线追踪玩具的行踪来锻炼其颈部的控制能力。 第一步:俯卧抬头 俯卧抬头可以锻炼宝宝的臂部、腰部与颈部肌肉的力量及控制能力,是进行爬行练习的第一步。俯卧时宝宝从最初使出浑身力气把头抬起来,到能自如地东张西望,这一过程一般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如何让宝宝在俯卧练习中充满乐趣呢? 第二步:“趴坡”练习 “趴坡”练习要在宝宝能顺利俯卧抬头之后进行,家长可以把被子弄成个斜坡,让宝宝趴在上面,这样可以锻炼其腿部支撑能力,为爬行奠定基础。 同样,为了增加“趴坡”练习的趣味性,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小玩具、小游戏,比如,“趴坡”时可以与他玩“藏猫猫”的游戏,把手帕盖在宝宝的头上,然后充满好奇地问:“宝宝去哪里了?妈妈怎么找不到啊?”促使宝宝一只手支撑身体,另一只手把手帕拽下来。 第三步:吸引爬行 利用不断移动宝宝喜欢的玩具,吸引其爬行,这应该是家长最常采用的训练宝宝爬行的方法。但是对于有爬行意识但还不会爬行的宝宝来说除了“诱”,还应该有一定的“助”,即大人帮助他实现爬行。在这一过程中,让其体会到爬行带来的满足感,然后逐步减少帮助,让宝宝实现真正的“自我爬行”。 家长帮助宝宝爬行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让宝宝趴好,然后交替推他的足底;用毛巾等提着宝宝的腹部,帮其实现腹部离“地”等。家长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他帮助。 第四步:趣味爬行 宝宝会爬之后,家长要有意识地为他营造适宜爬行的环境,让宝宝的爬行过程充满情趣。比如可以将毛巾、毯子、地垫等物品铺在地面上,这样一方面会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鼓励其不断探索,还会丰富其触感。又如可以用纸箱等为宝宝制作“隧道”,让他能够在其中穿梭爬行,天生喜欢探索的宝宝肯定会乐此不疲。 第五步:“翻山越岭” 当宝宝的爬行技术相当熟练之后,可以进一步增加爬行的难度,让他的爬行充满挑战。 此时,家长可以放置一些枕头、被子等,做成“山丘”,让宝宝越过“山丘”去取自己喜爱的玩具。当然爸爸妈妈的身体也可以成为宝宝的“山丘”,让他爬过去找妈妈、找爸爸。这种“翻山越岭”式的爬行练习,对于发展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十分有利,为其日后行走打下了基础。 当然不排除这种情况――无论如何创造条件、如何引导,宝宝就是拒绝爬行,成为一个不会爬就会走的宝宝。对此家长不必惊慌失措,只要在日后的生活中注意弥补,坚持让他练习爬行,并多让他玩滑滑梯、荡秋千、走马路牙子等游戏,即使宝宝先走后爬,也无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