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节”跟“重阳节”是一回事吗
今天是阴历九月初九,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饮菊花酒,这些精彩的习俗活动,使得重阳节拥有了经久不衰的魅力。除了登高赏花,重阳节更大的意义是敬老爱老。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尊老尽孝的传统美德,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老人节。名称由来“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著《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重阳节在我国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更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敬老节日。1988年我国将农历的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到2019年已是第31个年头。重阳敬老再谢亲恩。中华民族的“孝”道,亘古不变。重阳习俗重阳这天,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吃重阳糕,尝菊花酒。
一、登高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据文献说“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二、插茱萸古代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具有明目、醒脑、祛火、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插茱萸等古俗则是民间登山驱风邪的行为,重阳节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人们用天然药物茱萸等调整体魄健康,使其适应自然气候变化。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所以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三、吃重阳糕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重阳感悟九九重阳节,思亲双倍深,父母尚健在,便是好福气,请珍惜父母在的每一天。再远也要常回家看看,再累,也要把他们陪伴,毕竟人生只有一次,和父母的缘分也只有这一次,下辈子,再也不会见了。子女对父母最好的报答,不是金钱,不是礼物;不是房产,不是问候;是陪伴,是孝顺,是承欢膝下;是回家,是团圆,是家庭和睦;九初九重阳节,祝福天下所有的父母亲,开开心心,身体健康。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