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冀在古文中何意

冀在古文中何意

发表时间:2024-08-02 14:54:52 来源:网友投稿

冀1[jì ㄐㄧˋ][《广韵》几利切,去至,见。

]亦作“ 兾1 ”。

1、企图;非分地谋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郑 有备矣,不可冀也。” 三国魏嵇康 《释私论》:“公私交显,则行私者无所冀,而淑亮无所负矣。行私者无所冀,则思改其非。” 宋洪迈 《夷坚乙志·张成宪》:“尉即出参告,白郡守,求合两盗为一,兾人数满品,可优得京官。”2.希望;盼望。《楚辞·离骚》:“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南齐书·垣崇祖传》:“ 淮北 士民,力屈 胡 虏,南向之心,日夜以冀。”3.犹记,记载。参见“ 冀阙 ”。

4.古九州之一。参见“ 冀州 ”。

5.古国名。 春秋 时并于 晋 ,为 郤氏 食邑,故地在今 山西省河津县 。《左传·僖公二年》:“ 冀 之既病。” 杜预 注:“ 冀 ,国名。 平阳皮氏县 东北有 冀亭 。”《国语·晋语五》:“ 臼季 使舍於 冀 野。” 韦昭 注:“ 冀 , 晋 邑。”。

7.姓。 春秋 时 晋国 有 冀芮 、 冀缺 。见《左传·僖公十年》、《国语·晋语八》。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