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人非生而知之那么一定是学而知之思而知之行而知之说明了什么

人非生而知之那么一定是学而知之思而知之行而知之说明了什么

发表时间:2024-08-02 17:42:09 来源:网友投稿

说明了一个人在社会中必须要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进步,学会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这里的『困』字,指困惑而有所不通。『民』字,指普通人,这种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次一等;遇到困惑再去学习的,又次一等;遇到困惑还不学习的,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了。』怎样理解孔子对人的高下之分呢?孔子就学与不学判别人的高下,把人分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四等,其本意在于勉励人们向学。他承认世上有『生而知之』者,但是,却并不认为自己是生而知之的人,而强调自己的特点是学而知之。『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这些话,都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事实上,生而知之的人是不存在的。人,固然有资质高下之分,但是无论是资质高还是资质低,都必须经过学习,才能获得知识,知晓道理。资质较高的人,学得快,学得好,学得深;资质较低的人,只要肯学,同样可以学到知识,知晓道理。一个人,如果有困惑而不去学习,那么他就只能迷糊度日,形同行尸走肉,成为人们瞧不起的人了。我们学习本章,了解孔子所指出的这四种情况,就是希望困而不学者能自我警觉,奋而向学。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