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生贡生廪生庠生区别
童生:明清时称尚未考秀才或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
也就是说凡没有取得县学、州学、府学学生资格,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通称为童生或文童、儒童;故而,童生可以是儿童、青壮年,也可以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童试包括本省的县试、州试、府试三级考试,考中者为生员,即俗称的秀才,文章中则常称为诸生。庠生:明清时期对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庠为古代学校之名。廩生:亦称廪膳生或廪膳生员。明代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皆给廪膳,补助其生活;清代则必须经过岁试和科试,成绩优秀者方能取得廪生名义,成为资历较深的生员。廪生的主要职务是具结保证应考的童生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事。清代官学生员分为三等,第一等为廪膳生员,享受官府的生活补贴,每年可得四两廪饩银;二等为增广生员;三等为附学生员。增生:科举制度中在廪生正式名额之外增加的生员名额,增额者为增广生员,为官学第二等生员;名额有定数。附生:科举制度中生员明目之一,明清时期于府、县学之外有取附学生员之制,故亦称附学生员。贡生:亦称贡监,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的生员(秀才)经考选进入京师国子监学习的读书人。监生:明清时期在国子监肄业的,统称监生。初由学政考取,或由皇帝特许;乾隆以前,并加以严格的考试。监生有举监、贡监、生监、恩监、荫监、优监等明目;后仅存虚名,不被重视。例生:科举制度中生员明目之一;清康熙时,因筹集粮饷而特许由捐纳取得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此种生员称为例生或饷生;不久停止。不通过考选而由生员援例捐纳进入国子监的,称例贡,不算正途。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