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的原因3点,每个200字
夸父逐日实际上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长距离的部族迁徙,是一次很有胆略的探险.但是,由于他们对太阳的运行和我国西北部地理状况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最终悲壮地失败.
在远古时期,任何一个部族在一个地方定居了相当长时间,其原始的,破坏性的劳动,必定会使那里的资源受到破坏并趋于枯竭.土地肥力下降或盐碱化,狩猎和捕鱼范围增大而获得的数量却减少,诸如此类都是不可避免的,能获得的食物和其它物资只会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选择,部族必须迁徙,移居到新的,更好的地方.
夸父遇到这个问题时的决定是:向西,去太阳落下的地方——禺谷.
这个决定,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们知道:大地是球形的,围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根本不会落入地球,更何况向西迁移,不是被高山挡住,就是进入沙漠,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多.现在科技发达,人们尚且难于很好地生活在绿洲中,至于远古时代的闯入者,生活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对夸父族这样的一个内陆部族来说作出这个决定却是正常的.大地是球形的,地球绕太阳运转以及我国西北部的地理状况,他们一无所知.他们最多可能从靠近黄海、渤海的部族那里知道:东面,就是大海,太阳从海中升起.至于西面,尽头是禺谷——太阳落下的地方.
《淮南子》中的天文篇,即为例证:日出于易谷,浴于咸池,……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再者现代汉语的最常用词语中仍旧遗留着远古时对太阳运动认识的痕迹.如“太阳东升西落”,“日出”,“日落”等等.这些词语都隐含着古代的观念:太阳从大地上升起,落下.
夸父部族应当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他们肯定已经认识到了阳光决定了季节,决定了农业以及其它的生产活动,那么在太阳落下的禺谷里,阳光是最充足的,对于因资源不足而面临困境的夸父族人,迁移到那里去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不幸的是,他们却走进了沙漠.沙漠之中,到处是黄色的沙丘,白天一片酷热,又十分缺水,干渴令人难于忍受.从记载上看,他们在沙漠中找到了河流,并把这条河的主干叫河(黄河),源头的分支叫渭(渭河).这种河是在夏季由远处高上的冰雪融化汇集形成的,是季节河.随着时间推移,由夏入秋,气温下降,冰雪融化减少,就会变浅,干涸.当夸父族人发现河水突然迅速变浅,水面变窄,水量不断减少时,他们明白赖以生存的水源就要消失.是坚持前进,还是退回去?夸父决定:留一部分人在绿洲,其他的人在夸父率领下,向北,去寻找大泽.很有可能,他们看到了海市蜃楼,但不管是什么原因,结果是一样的:向北走,还是沙漠.沙漠是严酷的,又是漫无边际的.在跋涉中,体力迅速下降,又没有足够的水.最后夸父和他所率领的族人都倒在沙漠之中.
这就是夸父逐日传说中的实际情况.人类在远古时代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才能够生存下来,居住一处,就会破坏一处.所以迁移,拓荒是较为频繁的.而夸父逐日,由于其非凡的胆略,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被记住的因水源不足而造成的拓荒失败.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