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话的相关资料
1.关于“鹤佬”这个名词的说明,请参考百科“鹤佬人(河洛人)”这个条目。2.采用“台湾闽南语”(指相对于福建的“闽南语”)这个名称的文献,包括曹逄甫、蔡美慧(1995);董忠司(2001);侯俊荣(1901);以及臧汀生(1989)等。相关文献上对于“鹤佬话”的其他称呼还包括“台闽语”(曹逢甫2000)、“福台语”(余伯泉等2003)。3.本节鹤佬话简史,主要系整理自侯俊荣(nd);吴守礼(1986)。4.以葡萄牙语为例,该语言在语言分类的系谱如下:印欧语系意大利语族罗曼语族Italo-WesternWesternGallo-Iberian伊比利亚-罗曼语支West-Iberian葡萄牙-加利西亚语葡萄牙语葡萄牙语在分类位阶上比鹤佬话还要后面,但却没有人会将该语言说成是方言。但这并不能说明鹤佬话不是汉语方言,只能说明方言并非由分类位阶的多少所决定的,还有语言的影响力、地域差异等其他的因素。5.据厦门大学周长楫教授指出三千七百五十八个汉字中文白异读的字有40%左右。6.这一节主要是根据梁淑慧(2004)硕士论文的第二章第二节改写的。和鹤佬话相关的研究书目按照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只收入专书,书籍章节论文及期刊论文不收入字典和辞典:陈修编著,2000,台湾话大词典:闽南话漳泉二腔系部分,二版。台北:远流出版事业有限公司。村上嘉英编1981,现代闽南语辞典。日本天理市:天理大学出版部。董忠司总编纂,2001,台湾闽南语辞典。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Douglas,Carstairs.1990.Chinese-EnglishDictionaryoftheVernacularorSpokenLanguageofAmoy,withthePrincipalVariationsoftheChang-ChewandChin-ChewDialects.supplementbyThomasBarclay.Taipei:SMCPublishingInc.杜嘉德编,1993,厦英大辞典,巴克礼补编。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Embree,BernardL.M.编,1984,台英辞典,中华语文研习所编印。台北:中华语文研习所。甘为霖(Campbell,William)编辑,1965,厦门音新字典,9版。台南:台湾教会公报社。黄有实编1993,台湾十五音辞典。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连横1963,台湾语典四卷,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辑。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MaryknollLanguageServiceCenter.1979.English-AmoyDictionary.Taichung:MaryknollFathers.邱文钖、陈宪国合编,1996,实用华语台语对照典。台北县:樟树出版社。王育德编1993,台湾语常用语汇。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吴守礼1987,综合闽南台湾语基本字典初稿。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吴守礼编2000,国台对照活用辞典:词性分析、详注厦漳泉音。台北:远流。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汉语研究室编,1993,普通话闽南语词典。台北:台笠出版社。小川尚义主编,1993,日台大辞典。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许极炖1992,常用汉字台语词典。台北:自立晚报社文化出版部。杨秀芳1998,闽南语字汇(一)。台北:台湾地区教育部。杨秀芳1999,闽南语字汇(二)。台北:台湾地区教育部。普通语言学丁邦新,1970,台湾语言源流。台北:台湾省政府新闻处。董同和1992,记台湾的一种闽南话。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董忠司编1996,台湾闽南语概论讲授资料汇编。台北:台湾语文学会。官宥秀2001,台湾闽南语移民歌谣研究。国立花莲师范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洪惟仁1987,台湾河佬语声调研究,增订三版。台北:自立晚报。洪惟仁1994,台湾方言之旅。台北:前卫。王育德2002a,台湾语常用语汇,陈恒嘉译。台北:前卫。王育德2002b,台湾话研究卷,李淑凤、黄舜宜译;黄国彦监译。台北:前卫。吴守礼1995,闽台方言研究集(1)。台北:南天。吴守礼1997,福客方言综志。台北:南天。吴守礼1998,闽台方言研究集(2)。台北:南天。许极炖1998,台湾语概论。台北:前卫。许极炖2000,台湾话通论。台北:前卫。杨秀芳1991,台湾闽南语法稿。台北:大安出版社。张光宇1996,闽客方言史稿。台北:南天书局。郑良伟1989,走向标准化的台湾话文。台北:自立晚报。郑良伟1990,演变中的台湾社会语文。台北:自立晚报。郑良伟、黄宣范编,1988,现代台湾话研究论文集。台北:文鹤。社会语言学及历史语言学黄宣范,1995,语言、社会与族群意识:台湾语言社会学的研究。台北:文鹤出版有限公司。周长楫1996,闽南话的形成发展及台湾的传播。台北:台笠出版社。参考出处按照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曹逢甫,2000,台式日语与台湾国语:百年来在台湾发生的两个语言接触实例。汉学研究:273-97。曹逄甫、蔡美慧编,1995,台湾闽南语论文集。台北县:文鹤出版有限公司。Chao,YuenRen.1976.AspectsofChineseSociolinguistics:Essays.Stanford,Calif.:StanfordUniversityPress.Defrancis,John.1986.TheChineseLanguage:FactandFantasy.Honolulu:UniversityofHawaiiPress.董忠司,1996,早期台湾语的非汉语成分初探:兼论寻找本字应该注意的事项,见董忠司,台湾闽南语概论讲授资料汇编,页1-26。台北:台湾语文学会。董忠司编辑召集,2001,福尔摩沙的烙印:台湾闽南语概要。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酒井亨2002,探讨Ho-Lo台语中间e非汉语语词:罗马字写书写法e正当性[online]。np:台语文e网站。[引用于2004年11月21日]。洪惟仁1987,台湾河佬语声调研究,增订三版。台北:自立晚报。侯俊荣1901,谈当代小说的台语用字:以王祯和《玫瑰玫瑰我爱你》为例[online]。台南市:国立台南大学语言教育学系。[引用于2005年1月13日]。Li,Chin-an.2000.LexicalChangeandVariationinTaiwaneseLiteraryTexts,1916-1998:AComputer-assistedCorpusAnalysis.Ph.D.diss.,UniversityofHawaii.梁淑慧,2004,台语新约圣经三种版本的台湾社会实况化研究。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台湾语言与语文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林修澈1994,台湾是一个多民族的中国地区,见施正锋,台湾民族主义,页23-98。台北:前卫。王育德1960,中国五大方言の分裂年代の言语年代学的试探。言语研究38:33-105。王育德2002,台湾语常用语汇,陈恒嘉译。台北:前卫。吴守礼1986,闽南方言过台湾:“综合闽南方言基本字典”代序[online]。np:老医之家:Dr.吴昭新的HomePage。[引用于2005年1月13日]。吴守礼2003,一百年来的闽南系台湾话研究回顾[online]。np:台语天地首页。4月2日[引用于2005年1月5日]。吴守礼2003,台语正字-28[online]。np:老医之家:Dr.吴昭新的HomePage。[引用于2005年2月14日]。余伯泉、朱阿莉、赵家志、高培伦,2003,论台湾语直接教学法:三阶段一转换[online]。np:鲲岛园地。[引用于2005年1月12日]。臧汀生1989,台湾闽南语民间歌谣新探。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博士论文。张振兴1997,台湾闽南方言纪略。台北:文史哲出版社。赵加1991,试探闽方言中的状侗语底层。贵州民族研究1:45-56。郑良伟1987,从国语看台语的发音。台北:台湾学生书局。周长楫1996,闽南话的形成发展及台湾的传播。台北:台笠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