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服他人
导语:在人际交往中,面对你的家人、朋友、上司甚至爱人,总会遇到要说服对方的情况。《辞海》《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将说(shuō)服释为用理由充分的话使对方心服,将说(shu)释为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这几部词典在说(shu)后所列的词条中均没有说服一词。
如何说服他人 了解对方。你和客户、儿子、朋友、雇员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否有效说服对方。如果你不够了解他们,立刻建立你们之间的关系:尽快找到共同点。一般人对与之相似的人感到更有安全感(同时也更有好感)。所以找到相似之处并告诉他们。
要知道时机就是一切。说服他人不只是靠语言和肢体动作还包括选择跟他们谈话的恰当时机。如果你在对方轻松和敞开心扉的时候打开话匣子,你可能会更快得到满意的结果。
肯定、有力地表达。如果你想对儿子或女儿说,把房间整理好,却说成不要把房间弄乱了,这是不奏效的。你可以随时跟我联系和记得星期四给我打电话!这两种说法在别人听来是不一样的。如果对方没听懂你的意思,就给不了你想要的答案。
制造需求。这是说服他人的第一准则。毕竟如果你出售、获得和做的东西,别人都没有需要,就无从说服。你不必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虽然他确实创造了需求)你所要做的是着眼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考虑不同领域的需求无论是生理、安全和保障、爱和归属感、自尊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你肯定可以找到某个领域缺少了些东西,这些东西只有你才能完善。
人格诉诸、情感诉诸和理性诉诸。[3]你知道大学的文学课教过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诉诸理论?不知道?好,现在复习一下。他很聪明这些修辞诉诸理论显示了人的本性,至今依旧正确。
如何说服他人 1.利用居家优势
心理学家拉尔夫泰勒等人曾经按支配能力(即影响别人的能力),把一群大学生分成上、中、下三等,然后各取一等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讨论大学十个预算削减计划中哪一个最好。一半的小组在支配能力高的学生寝室里,一半在支配能力低的学生寝室里。泰勒发现讨论的结果总是按照寝室主人的意见行事,即使主人是低支配力的学生。
2.修饰仪表
我们通常认为,自己受到别人的言谈比受到别人的外表的影响要大得多,其实并不尽然。我们会不自觉地以衣冠取人。有人通过实验证明,穿着打扮不同的人,寻求路人的.帮助,那些仪表堂堂、有吸引力的人要比那些不修边幅的人有更多的成功可能。
3.使自己等同于对方
许多研究者发现,如果你试图改变某人的个人爱好,你越是使自己等同于他,你就越具有说服力。例如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总是使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与顾客相称。甚至身体姿势、呼吸等也无意识地与顾客一致。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相信自己人的倾向。正如心理学家哈斯所说的:一个造酒厂的老板可以告诉你为什么一种啤酒比另一种好,但你的朋友,不管是知识渊博的,还是学识疏浅的,却可能对你选择哪一种啤酒具有更大的影响。
4.反映对方的感受
平庸的劝说者是开门见山提出要求,结果发生争执,陷入僵局;而优秀的劝说者则首先建立信任和同情的气氛。如果主人为某事烦恼,你就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要是我,我也会这样。这样就显示了对别人感情的尊重。以后谈话时对方也会加以重视。
5.提出有力的证据
如果向听众提供可靠的资料而不是个人的看法,你就会增加说服力。但要听众受到证据的影响,也相同程度地受到证据来源的影响。在一项实验中,让两组被试听到关于没有处方是否可以卖抗阻胺片的争论,然后告诉一组被试说可以卖的证据来自《新英格兰生理和医学月刊》(这是虚构的),另一组则被告知证据来自一家流行画报。结果发现第一组比第二组有更多的人赞成,没有处方也可以卖抗阻胺片。所以引用权威更能消除听众的先入之见。
6.运用具体情节和事例
优秀的劝说者都清楚地知道这样一点:个别具体化的事例和经验比概括的论证和一般原则更有说服力。所以你要多卖掉药品,你就应酌情使用后面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你要说服别人,你就应旁证博引,使用具体的例子,而不一味空洞说教。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