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到底用多长时间来准备司考

到底用多长时间来准备司考

发表时间:2024-08-07 01:21:12 来源:网友投稿

没人否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是我们有时候也不得不面临种瓜得豆,甚至得芝麻的无奈。很多人在准备司考的时候不谓不用功,在考试的过程中不谓不用心,结果却常常是失望。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战略惹的祸。这里仅就复习和考试过程中几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司考战略:关于准备时间到底要用多长时间来准备?这个问题其实每个人都在问,可是大多数人都没得到一个好的答案。有人说当然准备的时间越长越好,我认为这种想法非常不正确。说穿了司考只不过是资格考试而已--通过是唯一目的--如果为了增长学问,根本就没必要看考试大纲和指定参考教材,所以从复习到考试都要围绕着这个唯一的目标来安排、运作。运动员想要在比赛的时候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就需要摸准身体机能周期;考试也是同样道理,只不过要摸准的是自己的遗忘周期。由此看来时间长短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要在恰当的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过长的时间就算没忘也会因多次枯燥的重复而烧出夹生饭,时间过短则无法储备充足的弹药。以上这些听起来似乎很玄妙,其实参加司考的人个个都是身经百战过来的,每个人都有一套适合自己复习方法,我在这里只不过要给大家提个醒儿。还是回到司考上来吧。本人曾以高分通过律考,做了高校教师之后也曾给本校学生开过几次此辅导班,效果还不错,自以为还是有点发言权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准备时间长短肯定不一样。我的经验如下:对法律一窍不通的考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一样,都需要比较长的准备时间。也许有人会产生疑问:按理说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应该很厉害啊,为什么他们和不懂法律的人一样呢?其实这并不奇怪:司考的内容以法条和基本的法理知识为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由于研究内容比较专业,所以对专业以外的知识渐渐淡忘,再加上这一阶段主要研究的是应但是非实然,注重对现有法律法规的怀疑与建议,反倒模糊了他们的记忆;另外就法理知识来说硕士和博士的知识水平早已超出了大纲的范围,有比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对教材内容的怀疑多于认同,这些会弄得他们思维混乱。所以他们和不通法律的人只是准备的重点不同(他们最需要做的是调整思路),需要的时间却差不多。这一部分人在复习的时候,至少由三个过程:1,按照大纲要求,以教材为主,系统学习、记忆;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3,作题演练。我的体会与经验是,这一部分人需要四个月的准备时间:两个月用来理解与学习,一个半月用来理解记忆和背,半个月用来练习以发现问题并适应出题思路。应该注意的是,第一个和第二个过程并非只是看一遍或者背一遍,而是循环学习与背诵。这方面的问题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以后可以具体谈。本科学生。我这里说的是完成了大学四年本科教育并且学习成绩还可以的本科学生。这一部分人的优势比较明显,非常适合参加司考。我国本科教育的要求就是专业基础教育,他们课程范围全面、平时考试也会涉及法条以及基本法理知识、受过案例分析的训练,并且由于参加过社会实践也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机会。他们需要准备2个月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需要做的就是:一背二练。参加过司考的考生。我指的这一部分人是曾经认真准备过却失败了的考生。这些人需要总结经验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他们曾经认真复习过,对考试内容比较熟悉;参加过考试,对出题思路有一个把握,这都是优势,但这种优势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转化成最大的劣势。他们最需要克服的就是避免内容的夹生:打开书本全看过,较起真儿来就迷糊。所以他们必须踏踏实实重新来过。他们需要3个月的复习时间。这3个月时间的安排是:2个月用来精背,1个月用来做题以发现在复习过程中被忽略的问题、纠正自己对复习内容的理解偏差。需要指出的是,前面所说的总的复习时间必须具体落实到每一天,我认为每天至少要保证有3个小时能够完全进入到复习状态,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其实如果能够保证这些时间纯粹用来学习,每天3个小时就已经足够了。也许有人认为,我说的准备时间太短、太绝对,我的回答是:首先这是我本人以几位数不少通过考试的考生的共识,而不是纸上谈兵;其次我承认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但是对于一个中等智力的考生来说上述时间已经有所保留,若能够掌握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个时间还会大幅度缩短。反过来说经过上述时间的准备仍然没通过考试的考生,一定是在什么环节上出了问题,也许是复习方法不对、也许是不会考试,但问题绝对不是出在准备时间不足上。关于复习时间问题,这次就谈这么多。其实司考从复习到考试每个环节都有窍门,比如:那么多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需要背的只有一小部分,那么这一小部分到底是什么?对司考的不同内容,如何做合理的时间安排?是否要做模拟练习题、做多少才好、怎样有选择地做题?如何能够猜到考试重点?遇到没复习过的知识点如何去蒙?如何超水平发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愿意以后再与大家分享。我的口号是:让司考成为乐趣。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