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首义关键是哪些人
主要是湖北的革/=/命/=/党/=/人,从科学补习所、日知会、共进会、读书会等组织发动的,包括孙武、吴兆麟等人领导的,但是打响第一枪的则为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他们大多曾经加入过同盟会,或者与同盟会有联系。
推荐参考资料:
到底谁打响“辛亥首义第一枪”
辛亥武昌首义(也称武昌起义)第一枪由谁打响的?流行说法是:其人为湖北新军工程第八营革命党代表熊秉坤。但是持不同意见的也大有人在。到底真相如何?
熊曾承认他人打响
对“熊秉坤打响首义第一枪”之说发出异议的,不仅有多位辛亥首义参加者,更来自熊秉坤本人早年的纪实文字。
熊秉坤呈交湖北革命实录馆《前清工兵八营革命实录》一文对1911年10月10日起义前后的情节有详尽记述。该文追述八月十八日(公历10月9日)发生的汉口、武昌两革命机关被清方破坏,彭、刘、杨被捕、牺牲等变故,更详记八月十九日(公历10月10日)工八营方面的细节:该日傍晚,营中革命士兵焦急等候城外炮队发炮,以便起事,然始终未闻炮声信号。而清方军官加紧戒备,对士兵控制甚严,气氛极度紧张。熊文称,“将至日暮”,熊秉坤正在布置“待举动”,忽然听得枪声四起,子弹齐飞,二排兵士已暴动矣。
“缘该三棚内之支队长金兆龙,得坤改定时限信后,方将准备一切,被本排排长陶启胜窥破,带护兵二名从之。金见事败,疾呼曰:‘众同志再不动手更待何时!’程定国(即正瀛)持枪开击,陶带伤逃走。于是人声沸腾,枪弹如雨,一、三排亦继起……营主阮荣发、右队官黄坤荣、司务长张文涛各持手枪向上射击,口称‘不用呶噪!’声未几,程定国一枪中右队官及司务长。营主见枪毙两人,正跑走时,忽又一枪毙之。于是全营振动。坤于是下楼吹哨笛集合队伍……”这段文字清楚表明:与清方营官、队官、司务长、排长在二楼发生正面冲突,率先暴动的是二排正目、共进会支队长金兆龙等,其中共进会员程正瀛响应金兆龙“动手”召唤,向排长陶启胜开枪,又向队官黄坤荣、司务长张文涛及营主阮荣发开枪,此即“首义枪声”。
“熊一枪”获孙首肯
中华民国建立后,随着辛亥武昌首义在民国开国史上意义的日益张大,熊秉坤关于工八营起事的表述逐渐发生变化。改变的一个关键点是,熊秉坤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参加孙中山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在一次聚会上,孙中山指着熊秉坤向在场者介绍:“这就是武昌首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啊!”1918年10月10日,孙中山撰文称“今日何日,此非我革命同志熊秉坤以一枪起义之日乎!”以后在《孙文学说 建国方略之一》中又有“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之说。“熊一枪”之称由此鹊起。
与武昌首义现场相距万里之遥的孙中山,显然是从宏观角度称首义单位代表人物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以孙中山的权威,“熊一枪”之说从此广为流传。而真正打响首义第一枪的程正瀛又于1916年在党人内争中被贾正魁处死,沉入长江,失去申辩可能。
熊秉坤20世纪发表多篇忆及辛亥首义的文字,在谁打响首义第一枪问题上,其表述逐渐从程正瀛演变为熊秉坤,而且细节愈益具体生动。
第一枪实乃多人
那么熊秉坤这些大相径庭的说法哪个才是实话?
一般而言,越是时间早的,记忆越准确,而且其最早表述时,当事人(包括程正瀛、金兆龙)大多健在,基本情节很容易佐证,不容虚构,也不容易受名誉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很多学者倾向其并非“首义第一枪”的意见。
同时报人胡石庵撰于1912年农历二月的《湖北革命实见记》,记述了工八营正目朱思武10月11日凌晨对胡石庵陈述的工八营发难情形:该文提到最先与清方军官扭打并枪击者,是金兆龙、程正瀛等,没有提及熊秉坤,这与熊氏早年的文字记载相一致。
尽管没有开第一枪,但熊秉坤作为工八营革命党人代表,是发难过程的重要组织者,他对首义贡献很大,理应认作辛亥武昌起义发难单位代表人物,堪称辛亥首义功臣。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