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蝙蝠能在夜里飞行
蝙蝠在夜间飞行不是靠眼睛看的,而是靠耳朵和发音器官飞行的。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一种尖叫声,这是一种超声波信号,是人类无法听到的,因为它的音频超出人耳能接收到的范围。这些超声波的信号在发出之后会呈直线传播,如果在传播时碰到其他物体,就会立刻反射回来,在接收到返回的信息之后,蝙蝠在振动翅膀的同时就能对这些信号完成计算,并且快速地绕开障碍物,去捕捉适合自己食用的昆虫。
蝙蝠的本领十分强悍,他用喉咙发出超声波,利用嘴和鼻子同时将超声波发射出去,再通过耳朵接收返回的声波。在同一秒钟内,蝙蝠可以发出超过250组的超声波,并且在同一时间内还能准确地接受和分辨同等数量的回声。利用声呐他就能分辨出物体是大是小,是远是近,是活是死,从而也就能知道他需要的食物在什么方向。
扩展资料:
蝙蝠活动特性:
蝙蝠的体温变幅很大,可达56℃(由-7.5-48.5℃),某些大型的食果蝠,由于其生理和行为特点不同,体温比较恒定,而绝大多数的小型食虫蝠则是典型的异温动物。据观察生活在温带的蝙蝠,一生中其不活动的时间比活动的时间要多得多,夏天它们差不多整个白天和夜间的一部分时间都在睡眠,有些种类当天气寒冷的时候,便像鸟类一样进行长距离的季节性迁徙,到南方去过冬,留在原地的种类则在严寒的冬季便进入长时期的冬眠。
据不完全统计,栖息在列宁格勒附近的大耳蝠和北棕蝠在一生中其活动的时间仅占1/15-1/20,其余的时间都在睡眠(库加金,1959)。当环境温度达到16-28℃时,蝙蝠即处于深睡状态,睡眠的蝙蝠生理机能减慢,新陈代谢降低。由于代谢低耗,致使某些蝙蝠寿命较长。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