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字下乡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字下乡

发表时间:2024-08-11 20:46:31 来源:网友投稿

综述:文字是记录思想、交流思想或承载语言的图像或符号,是一种交流信息的工具。文字的出现标志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空间甚至是时间的界限。

在《乡土中国》一书中,作者认为“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必求助于文字”,这个结论是符合当年的社会情况的。在当时的乡土社会中,社会是相对封闭的,在同一个村里,大家都是老熟人。

每天一起下地干活,闲余时间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在这个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都有着默契,即使没有语言,一个神情,一个手势,其中的内涵远远超过刻板的文字。在这种社会中,文字可有可无,文字下乡也只是一个虚无的口号罢了。

可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在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乡土社会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城市开始发展,中国的城市化程度逐渐增长,原本封闭的乡土社会,也逐渐对外交流,生活在熟人社会中的一部分人开始步入相对陌生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文字的地位便渐渐提升。

面对熟人“特殊语言”非常有效,可是面对陌生人,这套语言就完全失效了,文字就成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首要工具。以工作为例一个来自乡土社会的人,若是要在城市中求职,一般要先写一份自我简历,递交的相应的公司。

审核员通过这一份文字简历,加上面试审核,最终确定入职的名单。当这个人成功找到工作,在他接下来的工作生涯中,会阅读各种各样的资料,书写形形色色的工作报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文字。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