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样称呼教师
古代对老师的称呼:
1、“夫子”[fū zǐ],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
例:《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战国)“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释义:希望老师您帮助我,实现我的愿望,明确的指教我。
2、“先生”[xiān shēng],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达者为先,师者之意。后延伸为对人的一种尊称。例:《书信集·致萧军萧红》——鲁迅(近代)“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3、“山长”[shān cháng],山长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山讲学时,授业者称之为山长.废除科举之后,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例:《文明小史》——李伯元(清)“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罣误了,制台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后来改了学堂,便充总办之职。”释义:他本来是郎中大人派放的知府,因为置办军服的事情耽误了,制台大人觉得他的学问很好,就请他做了出院的老师,后来书院改成了学堂,便安排了总办的职位。
4、“外傅”[wài fù],是指古代贵族子弟到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例:《节寰袁公行状》——董其昌(明)“(袁可立)七岁就外傅,受《毛诗》,又授《礼记》。”释义:袁可立七岁离家就学于老师,精通《毛诗》和《礼记》。
5、“教习”[jiào xí],古代对于从事以教授他人学习为生的人,都称为“教习”。例:《桃花扇·传歌》——孔尚任 (清)“在下 固始 苏昆生 是也,自出阮衙,便投妓院,做这美人的教习。”释义:我是固始县来的苏昆生,从阮衙出来,就投入了妓院,做了这个美人的老师。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