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28字古诗苏轼

28字古诗苏轼

发表时间:2024-08-14 21:56:15 来源:网友投稿

《琴诗》写于元丰四年(1081)苏轼谪居黄州时,听人弹琴后有感而作。

《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这首诗的语言结构来看,它通篇运用了散文句式,似乎不那么像是一首诗。事实上苏轼在《与彦正判官书》中曾自认此诗为“偈”,也就是类似佛经的颂词。所以《琴诗》的本质就是一首禅偈。所谓“禅偈”,即禅与诗的结合,它既有禅的深刻思想,又有诗的意境之美。那么《琴诗》到底在阐述着什么样的思想呢?首先它的字面意思是说,如果琴声发自于琴,那么把琴放到琴匣里,它为什么就发不出声音了呢?如果琴声来自人的手指,那么为什么不直接在手指上听呢?显而易见,这个问题是一个哲学命题。它揭示了我们人和物相互依存的事实。即人不能离开物,物也不能离开人。只有人和物的有机结合,才能创造出更丰富的事物出来。除此之外这里我们还可以延伸出主客观的统一。也就是说要想听到动听的曲子,就要有好的琴,同时还要有琴师高超的弹技,两者缺一不可。其实不仅音乐如此,生活中我们要想在一门事业上取得成功,其实都是互相成就,都是主客观统一的结果。所以别看《琴诗》的篇幅不长,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却是富有理趣,耐人寻味的。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