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板桥由来
济南板桥原称广会桥,迄今至少有350多年的历史了。
在明清时期的济南方志中均有所记载:济南一名大板桥……桥南为趵突泉……青山之泉均与北水会,每值夏秋之交,山水涨发,奔腾澎湃……据今年已经70多岁的老济南原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世讲,广会桥名称的由来和从前济南城市西南部的发展状况有着很大的关系。济南旧城的西南城门叫坤顺门,通往城外的桥叫坤顺门桥,始建于公元19世纪后期,清代光绪年间。在清末还没有开通坤顺门、落成坤顺门桥之前,人们从城内去趵突泉,必须出西门沿途经广会桥,由城西南经趵突泉至西门进城,广会桥也是交通要冲,所以它广而会合四方往来的游人客商,从而也就有了“广会”之名。尽管如此广会桥还是渐渐被人们淡忘,早就广为人知的大板桥之名又将它重新代替。所以在老济南的印象里,只有大板桥,没有广会桥。小板桥原名众会桥,位于大板桥东,显然“众会”和“广会”的含义相去不远,长期以来人们也是很少提到众会桥,只知小板桥。小板桥街便因本街有座横跨趵突泉支水道的小板桥而得名,小板桥街上有3座横跨趵突泉支水道的桥,一是众会桥,一是小板桥东石板桥,一是小板桥东南石板桥。这一带属于趵突泉泉群部分泉水向北泻入西护城河必经之处,河道交叉,泉源充沛,一年四季溪流潺潺,富有水乡韵趣。趵突泉水流出泉池,在大板桥处分为两股,将附近剪子巷南口的一片民居房舍从巷里分割出来。然后泉水在剪子巷北口小板桥处汇合。水巷、民居、小桥、街道交错,融为一体。其情其景正如古诗所咏:“一曲溪流一板桥,浣衣石面汲泉瓢。家家屋后停织女,树底横舟手自摇。”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