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西游记大相国寺的由来20个字

西游记大相国寺的由来20个字

发表时间:2024-08-15 21:20:04 来源:网友投稿

相国寺历史悠久。

大相国寺位于河南开封市自由路西段路北,中国著名佛教寺院之一,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在此创“建国寺”,后遭水火两灾而毁,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唐初为歙州司马郑景住宅。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慧云和尚寄宿安业寺,发现原郑景宅池内有楼殿幻影,认为此地很有灵气,便募银建寺。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年)慧云到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铸了一尊一丈八尺高的弥勒佛像,于睿宗景云元年(710年)请回开封,翌年,慧云靠募捐购买郑景宅院造寺,在挖基时掘出旧建国寺碑,遂沿用“建国寺”名。第二年(延和元年),睿宗敕令改名为相国寺,并赐“大相国寺”匾,习称相国寺。昭宗大顺年间(890-891年)被火焚毁,后重修。宋太祖年间(962年)五月又遭火灾,后又重建。北宋时相国寺为开封最大的佛寺,深得厚遇。自至道元年(995年)开始大规模扩建,到真咸平四年(1001年),用了七年时间才完工。扩建后的相国寺占地545亩,殿阁庄严绚丽,僧房鳞次栉比,花卉满院,被赞为“金碧辉映,云霞失容”。寺院住持由皇帝册封。相国寺成为皇帝平日观赏、祈祷、寿庆和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被誉为“皇家寺”。不少国外僧人来相国寺进行文化流活动。宋太祖时印度王子曼殊室利出家为僧,后来到中国,在相国寺居住多年。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朝鲜的崔思训带了几位画家来寺,将寺内所有壁画临摹回国。神宗时日本僧人成寻也曾在此居住。宋徽宗时徽宗将“大相国寺”匾额赠送给朝鲜使者。另外每年举办五次“相国寺万姓交易”庙会,使该寺成为进行政治、商贸、社交、文化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据《如梦录》载,其址原为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旧宅。北齐天宝六年始创建国寺,南北朝毁于战火。唐代武则天大兴佛教,名僧慧云于景云二年再创建国寺。延和元年睿宗李旦为纪念其由相王登帝,遂将建国寺更名为相国寺,并御书“大相国寺”匾额。北宋时期屡有增建,全寺占地540亩,辖64个禅院,养僧千余名,共建庭殿楼阁450区,有“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之称,雄伟壮观,名冠神州,被尊为“天下第一名刹”。后因水患、火灾、兵祸及国都迁移,相国寺逐渐衰落。元、明、清虽屡加重修,仍时盛时衰。1948年,相国寺得到人民政府的保护和修缮。新中国成立后,多次修建和扩充,使千年古刹焕然一新、大放光彩。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