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东晋时期南方门阀士族专权吗

东晋时期南方门阀士族专权吗

发表时间:2024-08-16 12:34:21 来源:网友投稿

紧接东晋之后的宋、齐、梁、陈四朝,经常被人认为是短命王朝的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在由刘裕终结东晋王朝而开启的这段南朝历史当中,出现了许多皇族诛杀朝臣的现象,甚至有新帝登基便马上诛杀朝臣的惯例。这种较为残忍的杀戮大臣成为惯例的现象,其实可以结合南四朝之前的东晋王朝进行探析,尤其是东晋时期极具朝代特色的士族权臣掌权,在江左政权之中所形成的弊端,能够很好地说明南朝皇帝诛杀大臣成风的历史原因。东晋士族专权情况及刘裕建宋时对士族的压制南四朝紧接东晋,不可避免地受东晋政策、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提起东晋王朝,最明显的就是其由士族门阀掌权的门阀政治。门阀政治起于东晋之初,琅琊王氏、颍川庾氏等门阀,确立了以北方侨姓士族和南方本土士族,与司马氏皇权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在门阀政治的格局之下,士族门阀压制皇权,由此一改西晋时司马氏宗亲遍布朝堂内外并握有重权的情况,改由士族子弟出仕中枢和外部方镇。干系江左政权安稳与否的荆、豫、徐、兖等各州军事方镇,也大多以士族掌控。由此确立了一种无论中枢还是方镇,都由士族掌权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之下,士族专权,皇权被压制,司马氏皇族不能掌权。直到东晋末期,随着淝水之战后,当时门阀政治的掌权门阀——陈郡谢氏代表人物谢安、谢玄等,退出了东晋中枢争斗,这才给司马氏皇族以重新掌权的机会。但这也造成了由士族门阀专权,所维持的江左政权稳定局面,因为司马氏皇族掌权而导致了东晋末期的巨大动荡。南朝刘宋政权的建立者刘裕,也在这种动荡局面之中崛起,最终推翻了东晋王朝。而面对存世百年的东晋王朝内部弊端,寒门出身的刘裕在掌权到后来称帝后,开始警惕东晋王朝士族子弟掌权压制皇权的情况。为了避免士族专权,从而采取了压制皇权启用寒门子弟的策略。通过义熙改革等方式,大力压制原本在东晋地位尊显的士族门阀力量,大批启用刘穆之、檀道济等寒门子弟。当初作为北府将的刘裕,深知东晋末期士族与皇权之争的弊端,王恭、桓玄等人的作乱最终让东晋王朝走向衰亡。所以当刘裕掌权之时,便有了压制士族力量,避免士族掌权的情况出现。这是刘裕作为刘宋开创者,避免东晋士族专权现象所作出的努力,也是江左皇权政治突破门阀政治桎梏的开始。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士族门阀在江左掌权日久,也成为江左政权正常运转的主导力量。即便刘裕启用大量寒士,也不得不继续任用高门士族子弟,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士族官员。但是门阀政治刚被皇权政治击败,士族子弟甚至权臣若是崛起,必然会导致皇权受制的情况出现。并且结合寒门皇帝刘裕在东晋末期逐渐掌权以及称帝后,对待司马氏皇帝的态度来看,大都起于“贫寒”的南朝皇帝们,的确非常警惕如士族这些力量,对自身皇权的影响。这也就造成了,一方面皇权会利用魏晋以来的士族力量,帮助自己掌控和治理政事。另一方面一旦皇权确立或者巩固之后,便会出现对在东晋时压制皇权的士族大臣们的残忍杀戮。当然了不仅是对于士族出身的大臣进行防备,跟随前任皇帝或者拥有权势寒门大臣们的威胁,也是南朝皇帝极其戒备的。再加之南朝杀戮大臣的多任皇帝,大多面对或经历过,得位不正被讨伐、权臣当政影响废立等情况,这些让皇权警惕的因素,与东晋时期的士族专权压制皇权的情况,都极为相似。南朝诛杀大臣所体现出来南朝士族地位的变化经过庶族出身的刘裕义熙改革等措施,江左的士族地位再不如从前,可是在削弱士族力量的过程和任用部分士族处理政事的过程中,呈现出:南朝是士族门阀地位逐渐降低,但依旧保有特权;寒门权臣逐渐出现,也成为皇权的威胁。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