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土信面的起源

土信面的起源

发表时间:2024-08-16 17:13:16 来源:网友投稿

土信面来源众说纷纭,流传较广的是河内商号王泰顺家族。

清康熙年间河内县寨卜昌(今属博爱县苏家作乡)商人王问安创建“泰顺号”。“泰顺”王家祖辈经营铁锅等铁制品,“言不二价、货不二换”,勤恳诚信,由行贩到开铺,再到全国分店,二百多年经营终成巨商豪富,为怀商的杰出代表。却说这年腊月,年关将近,“泰顺号”东家王禧、王怡兄弟二人带领骡队到山西泽州府办货,从太行道返程途中,寒风肆虐,大雪封山,骡队受阻,举步维艰。这天正是年三十,天色渐黑,兄弟二人饥困交加、愁眉紧锁,思忖着如何熬过这漫长的大年夜。突然有人发现道旁不远有座破庙,大家决定庙中借宿,将究过夜。进到庙里见到庙中住着个老人,老人无儿无女,在此守庙多年。善良的老人明白王家兄弟的来意后,非常热情,找来些自己储藏的干柴点火取暖。兄弟二人从骡背上取下自己携带的面粉、干粮,化雪为水,支锅做饭。老人说几天前附近一大户人家办喜事送了些残羹剩菜,让王家兄弟煮汤下面。王家兄弟再三道谢,还拿出朋友送的土信洗净,一并加热作卤。为节俭用水大家把清洗土信的水稍加澄清后,也倒入热卤之中。岂料这些油腻的残羹剩菜混着黑乎乎的土信汤变得味道独特,香味四溢,年过七旬的守庙老人连连赞奇,称在山西从未吃过这种味道的面食。“泰顺号”王家兄弟在太行道破庙度了个难忘的除夕夜,特别难忘是混着土信汤做成的打卤面。第二天雪滞风停,艳阳高照,精力充沛的“泰顺号”贩运骡队告别了守庙老人向山下老家出发,晌午不到就踏进河内县地界,黄昏时分就回到家中。自此以后为感谢和记住守庙老人,不忘创业艰难,王家每逢家遇喜事,贵客上门,常用土信面待客,有人还称之“泰顺面”。再后来周围的村民竞相效仿,不仅学会制作这种特殊香味的土信面,也把它当做接待亲朋好友的最佳美味。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