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意思是什么
解释
调和tioh
(1)∶调解使和好
调和对立的观点
(2)∶配合得适当;和谐
色彩调和
(3)∶折中;妥协
(4)∶混和;搀和
(5)∶调味
非调和之有异。清周容《芋老人传》
(6)∶调味品
1.烹调,调味。《管子·小称》:“夫易牙以调和事公,公曰:‘惟烝婴儿之未尝。’於是烝其首子而献之公。”《后汉书·独行传·陆续》:“续曰:‘因食餉羹,识母所自调和,故知来耳。’”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不假调和,野蔬何以有味。”
2.搅拌均匀。《齐民要术·种麻子》引《氾胜之书》:“种麻,预调和田,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种之。”宋梅尧臣《蜜》诗:“调和露与英,凝甘滑於髓。”《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此茆味异,可栽植於此地,久服长生……宜调和美酒饮之。”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调和诸种颜料,只显一种带灰的黑。”
3.调味用的佐料。《西游记》第六八回:“有两个在官人问道:‘长老那里去?’行者道:‘买调和。’那人道:‘……那郑家杂货店,凭你买多少油、盐、酱、醋、薑、椒。’”韩文洲《四年不改》:“怎么搞的?什么调和也没有!我走了几家没有吃到点醋。”
4.协调、和谐;使和谐。《墨子·节葬下》:“是故凡大国之所以不攻小国者,积委多,城郭修,上下调和,是故大国不耆攻之。”汉贾谊《新书·六术》:“是故五声宫、商、角、徵、羽,唱和相应而调和。”唐元稹《桐花》诗:“尔生不得所,我愿裁为琴。安置君王侧调和元首音。”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周仆竭力使自己的情绪与屋里的气氛相调和。”
5.折中,中和。《荀子·修身》:“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鲁迅《三闲集·无声的中国》:“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三章:“梁任公又谓《四十二章》颇含大乘教理,其伪作者深通老庄之学,怀抱调和释、道思想。”
6.调解,消弭争端。宋苏轼《大雪论差役不便札子》:“臣每见吕公著、安燾、吕大防、范纯仁,皆言差役不便,但为已行之,今不欲轻变,兼恐臺諫分争,卒难调和。”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九:“乌武壮、向忠武二公亦皆名将,积有齟齬,江忠烈在乌幕,调和之苦,甚於恭勤。”吴泰昌《阿英忆左联》:“来人是为调和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的关系。”
7.调理使和顺。唐刘禹锡《代裴相公让官表》之三:“虽有药石,安能调和?”《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待学生先以煎药治其虚热,调和臟腑,即进饮食。”
8.指和顺。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一中年妇人,按脉调和,乃云无病可医。”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
新励学网教育平台
海量全面 · 详细解读 · 快捷可靠
累积科普文章数:18,862,12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