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高缭仕于晏子》文中晏子为什么

《高缭仕于晏子》文中晏子为什么

发表时间:2024-08-17 20:56:13 来源:网友投稿

借此批评指责高缭未能好好辅佐自己 说明辞退高缭的原因 也表现了自己的谦逊。

晏子逐高缭是出自《晏子春秋》的一篇历史故事,其核心思想为“在其位,谋其政”。故事中提到的高缭侍奉晏子三年,未曾做什么事,被晏子辞退,这说明晏子是一个处事赏罚分明的人。晏婴又称晏子,字仲,谥平,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生年前578年,卒于公元前500年。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名相,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春秋时期诸侯并起,风云变幻。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勇义笃礼。他内辅国政屡谏齐王,竭心尽力拯救内忧外患的齐国。在对外斗争中,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代齐国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相传为晏婴撰,一般认为是后人集其言行轶事而成。书名始见于《史记·管晏列传》。《汉书·艺文志》称《晏子》,列在儒家类。全书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内、外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写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世寓言有较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