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励学网 > 秒知问答 > 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何不同

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有何不同

发表时间:2024-08-17 21:39:12 来源:网友投稿

孟、荀二人在人性论上最大的_立在于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对立,更确切地说是人性向善和人性向恶的对立。

孟子主张“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认为人天生就具有仁义礼智的萌芽,所以主张人性是向善的;而荀子人性论的提出则是建立在对孟子学说批判的基础上,荀子认为“人之生也固小人”,即主张人性向恶。这种对立的本质在于二者对人性内涵界定的不同。孟子更多的继承了孔子的内圣之学,在《孟子·滕文公上》有言,“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而荀子更多的沿袭了孔子的外王之道,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孟子的人性论讲求天人关系,将人性分为人生而具有的“性”(即人的道德属性,如仁义礼智)和上天赋予的“命”(即人的自然属性,如声色之好,富贵利达);而荀子的人性论讲求性伪关系,将人性分为不事而自然的“性”(即与生俱来的自然天性)和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的“伪”(即后天习得的道德规范)。荀子和孟子一样,都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但是在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上,荀子则与孟子不同。荀子认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无论君子小人皆是如此。孟子则把食色和仁义都看作是出于先天的人性,其中仁义是大体,食色是小体。但是孟子错把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都归结为生而具有和上天赋予。来源:北方文学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教育资讯(图片、视频和文字)以本站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底部站长邮箱进行举报反馈,一经查实,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关注!